[实用新型]一种介入器械输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30637.2 | 申请日: | 2015-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81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安;吕守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24 | 分类号: | A61F2/24;A61F2/95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褚超孚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介入 器械 输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介入器械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医学技术和现代数字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高影像设备帮助医生在无需通过外科手术打开人体组织就可以精确的看到人体内部结构、病变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介入手术治疗就是在这些现代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医学影像设备的导向是完成介入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介入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介入性操作能在实时和立体的影像引导下进行。通常,介入器械在现代数字化的医学X射线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用穿刺针、导丝、导管等装置将介入医疗器械送至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的过程,能以微小的创伤获得与外科手术相同或更好的治疗效果。
与B超是通过超声波反射来成像不同,CT是多个方向上的X光照射成像,由于X光是一种光影投影,所以X光影像只能显示照射方向的物体平面结构,如果物体内部或物体间发生重叠,无法显示重叠层次等信息。并且,直接测量光影投影所成影像,无法得到投影物实际尺寸,需先选择同影像中的参照物获取尺寸比例量,再测算而得。
申请号为201010150780.X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布了一种方便植入的人造瓣膜置换装置及支架,现有介入器械的输送系统是将介入器械固定在一个支架固定头上,该支架固定头前端带有流线型的引导头,后端连接有导管,进行植入时,首先将介入器械卡合到输送装置的支架固定头中,通过导管将介入器械从血管的入口处推送到病变的瓣膜部位,再释放介入器械,介入器械在体温的作用下其支架会膨胀开,将人体瓣膜的叶片推压到血管壁上完成就位,然后再将导管以及支架固定头和引导头抽出。
其中介入器械由支架和固定在支架内的三叶瓣膜构成,支架为由依次连接的主动脉支架、瓣膜支架和流进道支架构成的网状的筒形结构,瓣膜支架内安装有人造瓣膜。
在进行手术时,介入器械的释放位置相当关键,人造瓣膜的位置要与人体瓣膜的位置相对应,如果介入器械的释放位置有偏差,则会造成周漏,部分血液会从人造瓣膜置换装置的外围进入。
手术时,看不到血管也看不到人体瓣膜,只能通过打造影剂并借助造影设备在一个较短时间内看到人体瓣膜的位置,做手术的医生需要在这段时间通过输送装置调整介入器械的位置。
为了确定介入器械的位置,还可在该介入器械的外壁沿自身的周向固定三个显影点,该显影点是将金片缝制在介入器械上,因为在实际手术过程中看到的是二维显影图像,本来是立体布置在介入器械上的三个显影点,经过二维投影后,没有办法确认瓣膜显影点实际处于介入器械的前面还是后面,也就没有办法确认瓣膜的位置是否合理。
另一方面,这个三个显影点均采用金制作,而且需要设置在每一个介入器械上,成本很高。制作工艺也比较复杂,要非常细心地缝制在介入器械的瓣架上,该显影点与介入器械一起长期留置在人体里,显影点掉落的风险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介入器械输送系统,介入器械无需设置显影点,更准确地确定介入器械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介入器械输送系统,包括控制手柄、鞘管和置于鞘管内的鞘芯,鞘芯远端设有延鞘芯轴向分布的至少两个显影点。
介入器械稳定安装在鞘芯远端,并装配至鞘管内,鞘芯上的显影点与介入器械关键位置点匹配对应设置。介入器械释放过程中,输送系统前端设置在鞘芯上的显影点在X光影像里清晰可见,在造影剂配合下,显影点到达设定位置后回撤鞘管释放介入器械,即在此位置释放介入器械,器械能与病变处充分结合,以最佳效果的修复人体病变处功能。由于显影点在鞘芯上,在定位后的鞘管回撤和器械释放过程时,显影点位置不改变,显影点相对稳定定位,为后续手术的判断和执行步骤提供参考点,减少了不断打造影剂来确定病变位置的次数,大大减轻了造影剂会增加病人肾造成的负担。
相对于在介入器械上的显影点,由于介入器械从鞘管内释放后,其形状会逐渐恢复到记忆形状而发生变化,显影点也随之移动,对于病变位置的标定参考性大大降低;目前介入器械上的显影点,其作用只有一个就是在器械释放前的初始定位,加上X光影像的局限性,在介入器械释放形变后显影点的前后位置关系无法判断影点位置只能作为参考,还是重新需通过造影等方式结合确认关键位置点。
优选的,显影点为两个或三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启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启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306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3D打印技术的软骨修复系统
- 下一篇:人工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