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行星齿轮式两挡变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31118.8 | 申请日: | 2015-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7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侯剑云;张学文;宋延大;郑新龙;马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科深江电动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3/44 | 分类号: | F16H3/4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朱俊跃 |
地址: | 20182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星 齿轮 式两挡 变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领域,涉及一种变速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行星齿轮式两挡变速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两挡变速器至少由两对外啮合的齿轮和换挡机构构成,其所占的空间相对较大。
专利CN203453401U公开了电动车辆的后驱两挡变速器,包括罩壳、底座、换挡机构、同步器、输入轴、中间轴、输出轴、弹性限扭联轴器;所述输入轴、中间轴、输出轴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罩壳与底座之间;所述输入轴上固定设有一挡主动齿轮和二挡主动齿轮;所述中间轴设有一挡从动齿轮和二挡从动齿轮且空套在中间轴上,所述输出轴设有与中间轴减速齿轮啮合的输出齿轮;所述输入轴的连接端设有用于与电机动力输出轴连接的弹性限扭联轴器;所述输出轴设置在输入轴的前端且位于同一轴心线上。该专利电动车两挡减速器不论手动、自动换挡都不需要采用离合器,而是依靠同步器直接换挡,并通过弹性限扭联轴器对电机和两挡减速器进行保护。但该专利的两挡变速器所占的空间相对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行星齿轮式两挡变速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行星齿轮式两挡变速器,包括行星机构、换挡机构、输入轴、输出轴和壳体,所述行星机构中包括相连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输入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输出轴同步转动,所述换 挡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部件同步转动,当需第一挡位时,所述换挡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分离,所述换挡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相连;当需第二挡位时,所述换挡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部件或第二部件连接,所述第一部件或第二部件通过换挡机构与第三部件同步转动。
优选的,所述换挡机构包括滑套、一挡结合齿和二挡结合齿,所述滑套的一端可滑动不可转动的套设于所述第三部件上,所述滑套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一挡结合齿和二挡结合齿配合,所述一挡结合齿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二挡结合齿设于所述第一部件或第二部件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部件为太阳轮,所述第二部件为行星架,所述第三部件为齿圈。
优选的,所述第一部件为行星架,所述第二部件为齿圈,所述第三部件为太阳轮。
优选的,所述第一部件为太阳轮,所述第二部件为齿圈,所述第三部件为行星架。
优选的,所述第一部件为太阳轮,所述第二部件为行星架,所述第三部件为齿圈。
优选的,所述行星机构为多排行星机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利用行星机构内啮合传递动力的特点,并通过换挡机构改变行星机构中某一子机构的连接关系,达到节省空间,改变传动比的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具体阐释。
如图1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行星齿轮式两挡变速器,包括行星机构、换挡机构、输入轴、输出轴和壳体。行星机构中包括相连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第一部件与输入轴同步转动,第二部件与输出轴同步转动,换挡机构的一端与第三部件同步转动。
当需第一挡位时,换挡机构的另一端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分离,所述换挡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相连;当需第二挡位时,换挡机构的另一端与第一部件或第二部件连接,第一部件或第二部件通过换挡机构与第三部件同步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利用行星机构内啮合传递动力的特点,并通过换挡机构改变行星机构中某一子机构的连接关系,以达到节省空间,改变传动比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科深江电动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科深江电动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311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绳轮防跑偏装置
- 下一篇:可快速换向的多挡位特种机械变速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