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编码器光栅片加强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31351.6 | 申请日: | 2015-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6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胡海兵;朱兰斌;孙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鲍麦克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18 | 分类号: | G05B19/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朱俊跃 |
地址: | 201200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编码器 光栅 加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电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编码器光栅片加强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业伺服缝纫机电控的编码器光栅片设计为圆形,一般最外圈为360线或者600线或者其他线数的光栅,靠内圈则为半圈或者1/3圈或者其他圈数比例(视电机的极对数不同而不同)的透光区域,用于编码器的对射光耦使用。当电机带动光栅片旋转时,光栅片内圈的透光区域非透光区域经过编码器上对射光耦,对射光耦对应的产生高或者低的电平信号,传输到工业伺服缝纫机电控。
现有的光栅片设计时内圈的透光区通常是在不锈钢光栅片上挖出半圈或者其他比例圈的空缺用于对射光耦的光线的通过,剩余未挖掉的不锈钢光栅片则用于遮挡对射光耦的光线。
可见现有技术在不锈钢光栅片上挖掉一大片的区域,使得不锈钢光栅片的强度大大降低,更容易变形,变形以后不仅光栅片自身容易损坏,还容易摩擦到编码器的电子元件而造成编码器损坏甚至电控损坏,若是热地式电控还可能直接导致电控炸机。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编码器光栅片加强筋装置,应用于工业伺服缝纫机电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编码器,设置有对射光耦;
内圈光栅片,设置在所述对射光耦之间,且该内圈光栅片上有透光区和非透光区;
外圈光栅片,设置在所述对射光耦之间,且该外圈光栅片套设于所述内圈光栅片的外围区域;
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内圈光栅片和所述外圈光栅片连接,以驱动所述内圈光栅片和所述外圈光栅片进行旋转,以使得所述对射光耦产生并输出电平信号;
其中,在所述内圈光栅片的所述透光区中还设置有若干加固光栅片,以降低所述内圈光栅片的变形度。
上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光栅为预设360线或600线的光栅。
上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光栅透光区域与所述内圈光栅比例为1/2或1/3。
上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光栅和所述外圈光栅的材质为不锈钢。
上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光栅宽度不大于所述对射光耦需要的遮光宽度的1/5。
上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使用一种新的光栅片设计,使内圈的透光区域不再为一个整体空缺,而是连接有若干加强筋的方式,加强了不锈钢光栅片的强度,又不影响不锈钢光栅片的正常功能,大大降低不锈钢光栅片的变形度,提高了电控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参考所附附图,以更加充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然而,所附附图仅用于说明和阐述,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易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是:原工业伺服缝纫机内圈的的透光区通常是在不锈钢光栅片上挖出半圈或者其他比例圈的空缺用于对射光耦的光线通过,本申请是将该挖掉的区域改成光栅的方式,且光栅的间隔距离小于一定比例的对射光耦需要遮光宽度。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编码器光栅片加强筋装置,应用于工业伺服缝纫机上,该装置包括有:
编码器,该编码器上设置有对射光耦;
光栅片,该光栅片包括两个光栅,分别是外圈光栅1和内圈光栅2,外圈光栅1套设于内圈光栅2外围区域,内外圈光栅都是用于编码器的对射光耦使用的,内圈光栅2上设置有透光区3和非透光区,且外圈光栅1和内圈光栅2均设置在对射光耦之间,其中内圈光栅2透光区域2的光栅间隔设置,而且透光区域2的光栅间隔距离小于对射光耦需要的遮光宽度;
驱动装置,分别与内圈光栅2和外圈光栅1连接,以驱动内圈光栅2和外圈光栅1进行旋转,以使得对射光耦产生并输出电平信号,优选的为驱动电机;
在内圈光栅2的透光区域2中还设置有若干加固光栅片,以降低内圈光栅片的变形度。
对射光耦是以光为媒介来传输电信号的器件,把发光器与受光器封装在同一管壳内。当输入端加电信号时发光器发出光线,受光器接受光线之后就产生光电流,从输出端流出,从而实现“电-光-电”转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鲍麦克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鲍麦克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313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组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实现伺服电控模拟量输入的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