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装置、显示面板及背光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34109.4 | 申请日: | 2015-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29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徐业栋;温文章;王昱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F21S8/00;F21V17/00;F21V13/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李隆涛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显示 面板 背光 模块 | ||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背盖以及显示面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液晶面板以及背光模块,
所述背光模块容纳于所述背盖内且重叠于所述液晶面板,所述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反射片、光源以及多个光学膜片,
所述导光板具有底面、入光面及出光面,其中所述底面连接于所述入光面,且所述出光面相对于所述底面并连接所述入光面;
所述反射片具有底部、延伸自所述底部的侧缘并绕过所述导光板的侧缘的至少一侧部及延伸自所述侧部并配置在所述出光面上的至少一顶部,其中所述反射片的所述底部暴露于所述背盖;
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旁,且用于提供光线由所述入光面进入所述导光板并由所述出光面输出;
所述光学膜片配置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导光板提供结构支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包括扩散片及棱镜片的至少其中之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框胶带,配置在所述反射片的所述顶部及所述光学膜片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所述侧部及所述顶部构成容置空间,且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间隔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顶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侧部分别自所述底部的侧缘延伸并绕过所述导光板的侧缘,所述顶部分别延伸自所述侧部并配置在所述出光面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遮光层,配置在所述反射片的所述顶部上。
9.一种显示面板,用于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液晶面板以及背光模块,
所述背光模块重叠于所述液晶面板,所述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反射片、光源以及多个光学膜片,
所述导光板具有底面、入光面及出光面,其中所述底面连接于所述入光面,且所述出光面相对于所述底面并连接所述入光面;
所述反射片具有底部、延伸自所述底部的侧缘并绕过所述导光板的侧缘的至少一侧部及延伸自所述侧部并配置在所述出光面上的至少一顶部,其中所述反射片的所述底部暴露于所述电子装置的背盖;
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旁,且用于提供光线由所述入光面进入所述导光板并由所述出光面输出;
所述光学膜片配置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面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导光板提供结构支撑。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包括扩散片及棱镜片的至少其中之一。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框胶带,配置在所述反射片的所述顶部及所述光学膜片上。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所述侧部及所述顶部构成容置空间,且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间隔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顶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侧部分别自所述底部的侧缘延伸并绕过所述导光板的侧缘,所述顶部分别延伸自所述侧部并配置在所述出光面上。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遮光层,配置在所述反射片的所述顶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3410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背光L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