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指静脉识别模块及具有其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36324.8 | 申请日: | 2015-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800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蔡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识益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脉 识别 模块 具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身份验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静脉识别模块及具有其的装置。
背景技术
指纹、面相、虹膜、视网膜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发展了许多年。目前在利用生物技术进行身份识别的领域,使用较为广泛的为指纹识别技术和虹膜识别技术。
指纹技术按照其识别方式可分为三种:光学指纹识别、半导体指纹识别和射频指纹识别。三者的工作原理分别如下:
光学指纹识别:利用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光从底部射向三棱镜,并经棱镜射出,射出的光线在手指表面指纹凹凸不平的线纹上折射的角度及反射回去的光线明暗就会不一样。CMOS或者CCD的光学器件就会收集到不同明暗程度的图片信息,就完成指纹的采集。
半导体指纹识别:无论是电容式或是电感式,其原理类似,在一块集成有成千上万半导体器件的“平板”上,手指贴在其上与其构成了电容(电感)的另一面,由于手指平面凸凹不平,凸点处和凹点处接触平板的实际距离大小就不一样,形成的电容/电感数值也就不一样,设备根据这个原理将采集到的不同的数值汇总,也就完成了指纹的采集。
射频指纹识别:利用生物射频指纹识别技术,通过传感器本身发射出微量射频信号,穿透手指的表皮层去控测里层的纹路,来获得最佳的指纹图像。防伪指纹能力强,射频识别原理只对人的真皮皮肤有反应,从根本上杜绝了人造指纹的问题。
虹膜识别技术的原理为:人眼结构由巩膜、虹膜和瞳孔三部分构成。其中,虹膜是位于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部分,包含很多相互交错的斑点、细丝、冠状、条纹、隐窝等的细节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人体虹膜 的唯一性,可用于身份认证。
虽然指纹识别技术和虹膜识别技术在现有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两者都存在着如下缺陷:
指纹识别模块在安全性和准确性方面都有一定的问题。首先,指纹易被复制,且可在非活体状态下使用,目前已出现大量低成本的指纹复制膜和工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其次,3%-4%人群的指纹纹理较浅,天生不适合指纹识别。第三,在遇到褶皱、出汗和磨损等情况下,指纹容易被破坏而无法识别。
虹膜难以复制,因此虹膜识别技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虹膜识别技术受光线、眼球颜色影响较大,如佩戴隐形眼镜即可改变识别结果。另外,受技术和工艺的限制,虹膜识别产品通常体积大,便携性差,且价格昂贵。
针对上述问题,我需要一种安全性和准确性高,并且使用方便和制造成本较低的指静脉识别模块及具有其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指静脉识别模块,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并且使用方便和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指静脉识别模块的装置,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并且使用方便和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指静脉识别模块,包括手指放置台、光线传输组件、光线发射装置和图像采集装置,其中,所述手指放置台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手指的凹槽结构;
在所述凹槽结构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光线通过的窗口结构;
所述光线发射装置设置在凹槽结构的侧壁上;
所述光线传输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改变光路的反射镜,且所述窗口结构和图像采集装置均于反射镜相对设置。
作为上述指静脉识别模块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凹槽结构为弧形槽。
作为上述指静脉识别模块的一种优选方案,设置在凹槽结构侧壁上的光线发射装置的发光端具有向凹槽结构底部倾斜的倾角。
作为上述指静脉识别模块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光线发射装置为红外LED灯珠。
作为上述指静脉识别模块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光线发射装置包括用于发射波长为850nm红外光的主光源,以及用于发射波长为670nm和/或970nm红外光的辅助光源。
作为上述指静脉识别模块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取景框大小为2.5*1.8cm,以及其焦距为2cm。
作为上述指静脉识别模块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窗口结构上设置有滤光片。
作为上述指静脉识别模块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电连接,用于将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的图像传输给外部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识益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识益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363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接触式螺纹钢在线根数测量系统
- 下一篇:多功能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