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等电位更换单联双软母线耐张绝缘子的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40388.5 | 申请日: | 2015-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4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军;张运库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襄阳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苗德俊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位 更换 单联双软 母线 绝缘子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检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等电位更换单联双软母线耐张绝缘子的工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更换单联耐张绝缘子的工具有两种,分别是应用于变电站过桥线上的耐张绝缘子更换工具,及应用在110kV输电线路上的单联耐张绝缘子带电更换工具。其中,前者不能满足等电位作业条件,绝缘子的更换必须在设备停电状态下完成;而后者只能在110kV输电线路的单联耐张绝缘子上开展带电检修,无法在变电站双软母线上更换绝缘子。并且,这二者均无法满足变电站单联双软母线现场设备情况,其前、后卡不能实现对单联双软母线耐张绝缘子串两端的固定,从而无法使绝缘子串处于松弛状态,也就不能开展绝缘子的更换工作。
在变电站中有大量110kV、220kV母线采用单联双软母线接线形式(单联耐张绝缘子串紧固双软母线形式),绝缘子在长期运行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劣化(低零值)或发生闪络,从而影响母线的安全运行,因此必须及时对劣化或闪络的绝缘子进行更换。由于现有技术的不足,电力行业内普遍采取停电检修绝缘子的方式,还没有实施等电位更换单联双软母线绝缘子的先例,究其原因是缺乏相应的绝缘子卡具。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等电位更换单联双软母线耐张绝缘子的工具,以实现220 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单联双软母线耐张绝缘子的带电检修的需要。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单联耐张绝缘子串一端经联板、直角挂板与双软母线连接;另一端经挂环串与变电站门架连接,其特征在于:前卡与后卡通过两根绝缘拉板连接,承载单联耐张绝缘子串的拖瓶架一端经托瓶环组件与前卡连接,另一端经托瓶架固定组件与后卡连接;所述前卡上设有固定联板的卡口,前卡上还设有放置直角挂板及螺栓的U型槽。
所述后卡上设有固定挂环串的竖直U型卡槽、水平U型卡槽,保险板组件、蝶形螺母对挂环串固定;丝杆组件、左、右旋丝杆经绝缘拉板固定口与绝缘拉板连接,绝缘拉板锁紧销对绝缘拉板固定;托瓶架固定组件的托瓶架锁紧销对托瓶架紧固。
所述绝缘拉板一端设有后卡连接孔一,另一端设有多个前卡连接孔。
所述托瓶架由两根圆柱形绝缘棒经间隔调节板连接,圆柱形绝缘棒一端设有后卡连接孔二。
所述前卡上设有连接绝缘拉板的通孔及对其锁紧的球头销钉,弹子、弹簧、螺塞对球头销钉卡位。
所述挂环串由两个挂环串装连接。
所述双软母线经联板、直角挂板及液压型耐张线夹与单联耐张绝缘子串连接。
所述双软母线之间设有软母线间隔线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从外形、功能及使用场所方面均区别于现有同类型的工具,实现了在等电位条件下对单联双软母线绝缘子的更换工作,本实用新型主要实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效果:
效果一:实现在等电位条件下对单联双软母线绝缘子的更换作业,解决更换绝缘子时必须致母线停电的难题,减少母线倒闸操作程序,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保证供电可靠性及检修效益。
效果二:前卡实现了对单联双软母线耐张绝缘子串母线端联板的固定,其中前卡的卡口、U型槽、托瓶环及通孔等关键部位的设计合理,与现场设备相吻合且固定牢靠。
效果三:后卡实现了对单联双软母线耐张绝缘子串门架端挂环串的固定,其中后卡的竖直U型卡槽、水平U型卡槽,保险板组件、蝶形螺母等关键部位与挂环串匹配合理,实现对挂环串的牢靠固定。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操作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前卡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图5是图3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后卡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仰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绝缘拉板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托瓶架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襄阳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襄阳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403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