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菌菇培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41794.3 | 申请日: | 2015-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66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张秋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秋艺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培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培养装置,具体提供一种菌菇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八十年代初期以来,食用菌栽培做为一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好项目在中国得以迅猛发展,食用菌产品曾一度供不应求,卖价不菲。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短平快农村经济发展项目,食用菌又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有些国家还建成了年产鲜菇千吨以上的菇厂,还发展了既供观赏又供食品的家庭种菇和用菌丝体液体发酵生产食品添加剂的技术21世纪食用菌将发展成为人类主要的蛋白质食品之一2005年中国食用菌的总产量达1200万吨,居世界第一,据中国食用菌商务网调查统计,2010年中国食用菌的总产量达2000万吨,占世界70%。由全禾菌业、九发集团等单位开发了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和工厂化栽培技术,大大提升了中国食用菌生产水平。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中国种植业中的一项重要产业。各种食用菌有其最适合的PH值,可以促进其生长,而在食用菌的种植过程中随着菌落的生长会分泌有机酸,降低其PH值,因此通常需要添加石灰水等碱性溶液以改善其PH值,而且菌菇生长过程中也有必要增加培养液。然而,现有的菌菇培养装置,均缺乏专门的增加培养液或碱性溶液的结构,使得加注效率低下,影响菌菇的大规模产业化培养。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菌菇培养装置。
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方案:一种菌菇培养装置,包括菌床和顶盖,所述菌床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顶盖位于菌床的顶部端口,该顶盖由顶板及底板组成,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设置有两个过水通道,并在顶板、底板与两个过水通道之间形成一个中空的结构,所述过水通道上沿长度方向设有数个均匀排列的渗水孔,同时在所述底板上均匀设有若干通孔。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过水通道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管,另一端封闭。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方面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菌菇培养装置不仅为菌菇提供了一个适合生长的密闭无光环境,而且其侧壁设有透气孔,满足了菌床内培养基透气通氧的要求,同时其顶盖采用双层结构,可通过进水管向过水通道注水,经渗水孔进入顶盖的中空结构内,再由顶盖上的通孔淋滴于菌床内,可用于为培养基增加培养液,或用于滴注石灰水以改善培养基酸碱性,无需开盖即可完成,提高了种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顶盖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顶盖的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菌菇培养装置,由菌床1和顶盖2组合而成,所述顶盖2位于菌床1的顶部端口,所述菌床1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透气孔3,所述顶盖2由顶板21及底板22组成,所述顶板21和底板22之间设置有两个过水通道23,该过水通道23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管,另一端封闭,并在顶板21、底板22与两个过水通道23之间形成一个中空的结构,所述过水通道23上沿长度方向设有数个均匀排列的渗水孔4,同时在所述底板22上均匀设有若干通孔5。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方面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菌菇培养装置不仅为菌菇提供了一个适合生长的密闭无光环境,而且其侧壁设有透气孔,满足了菌床内培养基透气通氧的要求,同时其顶盖采用双层结构,可通过进水管向过水通道注水,经渗水孔进入顶盖的中空结构内,再由顶盖上的通孔淋滴于菌床内,可用于为培养基增加培养液,或用于滴注石灰水以改善培养基酸碱性,无需开盖即可完成,提高了种植效率。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秋艺,未经张秋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417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嫁接机械自动送夹装置
- 下一篇:在不用工具的情况下可移除的轮和轮毂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