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真空自动平衡排液罐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42764.4 | 申请日: | 2015-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17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戚洪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衡水海江压滤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9/00 | 分类号: | B01D19/00;B01D35/01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元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15 | 代理人: | 刘闻铎 |
地址: | 053000 河北省衡水市经济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自动 平衡 排液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过滤机配套设备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通过切换两个电磁阀的开关状态来实现气液分离的真空自动平衡排液罐。
背景技术
在真空过滤系统中,真空过滤机出液口与汽液分离罐的抽液口水平相连。真空平衡排液罐的作用是将经过真空过滤机过滤的滤液及气体分离。滤液经平衡排液罐罐体下部设置的排液口排出,气体则从顶部设置的排气口经真空泵排出。目前常规的排液器要使用离心泵或自吸泵等设备,如图1所示,为一个真空过滤系统,真空泵对负压系统抽真空,平衡排液罐处在负压状态,真空过滤机在负压作用下将滤液和气体的混合物吸入到平衡排液罐内;滤液靠自身重力汇集到罐体下部,气体则通过罐体上部经真空泵排出;自吸泵接在罐体下方,用来克服平衡排液罐内真空以达到排出滤液的目的。自吸泵吸程一般小于米,当负压系统的真空度接近760mmHg柱时,自吸泵距平衡排液罐内的液面的高度差至少应在米以上才能将液体排出,为此用户必须付出较高的土建及抽吸设备的投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维修、通过切换两个电磁阀的开关状态即可实现气液分离的真空自动平衡排液罐。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真空自动平衡排液罐,包括罐体,罐体上设置有抽液口、排气口、排液口,关键是:所述的罐体内设置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排液阀,第一排液阀将罐体内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两部分,上腔室的侧壁上开设有抽液口,上腔室的顶部开设有排气口,下腔室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口,排液口处设置有水平设置的第二排液阀,增设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竖管,第一进气管位于上腔室的顶部且与上腔室连通,第一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第二进气管的一端与下腔室连通,第二进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一进气管连通且连接点位于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之间,竖管的底端与排液口连通且连接点位于第二排液阀的上方,竖管内设置有浮球液位控制器,浮球液位控制器同时与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电连接。
所述的第一排液阀是蝶阀。
所述的第二排液阀也是蝶阀。
与第一排液阀相对应的罐体侧壁上设置有人孔。
所述的竖管的底端设置有水平设置的连通管,连通管的一端与竖管连通,连通管的另一端与排液口连通。
所述的第一电磁阀位于第一进气管靠近上腔室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它第一排液阀将罐体内分隔成上、下两个腔室,通过罐体内的液位高低改变两个电磁阀的开关状态来间歇排液即可,不需要自吸泵,节省了设备和成本。全套过滤系统即使在同一水平面也可正常运行,而无需架高设备。这种平衡排液罐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维修、节省资金,打破常规,解决了真空过滤设备基建和设备投资大安装布置的局限性,安装位置灵活,可在任意负压即真空度0-760mmHg柱之间正常工作,也就是说真空度大小不影响排液,很好地实现了真空罐体内的汽液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平衡排液罐在具体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代表真空过滤机,2代表平衡排液罐,3代表真空泵,4代表自吸泵。
图2中,1代表抽液口,2代表排气口,3代表第一电磁阀,4代表第二电磁阀,5代表浮球液位控制器,6代表第一排液阀,7代表第二排液阀,8代表上腔室,9代表下腔室,10代表排液口,11代表第一进气管,12代表第二进气管,13代表竖管,14代表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衡水海江压滤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衡水海江压滤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427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