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触头开距的磁保持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45172.8 | 申请日: | 2015-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7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F.阿拉布;余刚;吕颂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14 | 分类号: | H01H50/14;H01H50/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姚冠扬 |
地址: | 法国吕埃***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触头开距 保持 继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大触头开距的磁保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磁保持继电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继电器,用于对电路起着自动接通和切断作用。磁保持继电器的常闭或常开状态完全是依赖永久磁铁的作用,其开关状态的转换是靠一定宽度的脉冲电信号触发而完成的。因此,磁保持继电器采用双稳态结构,靠内部的永磁铁提供吸力维持接通和分断状态,不需要额外的能量来维持接通和闭合状态。磁保持继电器主要用于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的场合,例如,智能电表、LED照明、空调和汽车等。
在磁保持继电器中,主回路接通和分断大电流,最高可达150AAC的电流。控制回路由9V/12V直流控制。因此,磁保持继电器,不同于电磁式继电器,是一种闭合或者断开状态仅由磁路系统中,永磁铁所产生的磁力保持。闭合与断开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仅靠一定宽度的正向或者反向脉冲电压施加于磁路系统中的励磁线圈后,静导磁体被瞬间充磁并产生比永磁铁更大的反向的磁力,从而驱使可动磁导体部分运动,进而完成簧片接触单元断开、闭合的电控制器件。
在现有磁保持继电器中,主要存在下述缺陷。开距过小,目前这种继电器在打开时,动静触头间的开距为1毫米左右,0.8毫米开距的产品较多。对于应用于终端配电主回路控制的开关,国家标准对触头开距和介电性能有强制要求。现有的磁保持继电器,由于开距过小,不能完全符合这些要求,介电性能较差,不具备隔离功能。特别,是在做完电寿命,或者其它类实验,触头有污染时,介电性能会进一步地下降。受制于触头开距和介电性能的局限,这种继电器应用范围受到了限制。而且,受制于现有的继电器结构,进一步增加开距,也存在很大的难度。这种现有继电器结构复杂,工艺难度高,容易导致产品生产时一致性不好保证,从而产生产品性能不稳定的现象。
因此,需要一种更合适的磁保持继电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大触头开距的磁保持继电器。本实用新型的大触头开距的磁保持继电器通过采用较大的触头开距,从而使磁保持继电器具有较好的介电实验性。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大触头开距的磁保持继电器还具有隔离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包括旋转机构、静止导磁体、动触头组件、静触头组件和线圈。该旋转机构与线圈并列设置,旋转机构受到线圈产生的作用力而进行转动。该磁保持继电器还包括柔性导体,所述柔性导体连接至动触头组件,动触头组件直接固定至所述旋转机构并与所述旋转机构形成一体。该旋转机构包括第一可动导磁体、第二可动导磁体、转轴、磁铁,所述静止导磁体包括第一静止导磁体和第二静止导磁体,所述第一可动导磁体和所述第二可动导磁体彼此平行地设置在所述转轴的两侧。
相对于现在的磁保持继电器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磁保持继电器具有较大的触头开距,可以达到3毫米以上,从而使磁保持继电器具有较好的介电实验性能,具备隔离功能。进一步扩大磁保持继电器的应用领域,使其可以用于配电领域,也可以用于主回路的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第一可动导磁体和第二可动导磁体相对于第一静止导磁体和第二静止导磁体的位置关系设置成,在第一可动导磁体与第二静止导磁体接触的情况下,动触头从静触头分离开,当线圈通电产生磁场时,旋转机构旋转以使得第一可动导磁体脱离开第二静止导磁体并且第二可动导磁体与第二静止导磁体接触,从而使得动触头接触静触头;在第一可动导磁体与第一静止导磁体接触的情况下,动触头接触静触头,当线圈通电产生磁场时,旋转机构旋转以使得第一可动导磁体脱离开第二静止导磁体并且第二可动导磁体与第一静止导磁体接触,从而使得动触头从静触头分离开。动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和动触头支撑,动触头连接至动触头支撑,动触头支撑连接至旋转机构,由此通过动触头支撑使动触头组件直接固定至旋转机构。动触头支撑通过注塑或者插入至旋转机构的内部而实现动触头支撑与旋转机构的连接。动触头支撑通过胶粘或贴附至旋转机构的第一可动导磁体而实现动触头支撑与旋转机构的连接。采用将动触头直接固定至旋转机构的技术方案,省去了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的推杆设计,减小了摩擦力,使继电器的运动更可靠,更好地延长整个继电器的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未经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451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