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井体水自动加压排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46342.4 | 申请日: | 2015-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754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袁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天和鑫迈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2 | 分类号: | E03F5/02;G05D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朱丽华 |
地址: | 100162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体水 自动 加压 排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塑料检查井的井体自动加压排泄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检查井一般是由井座、井筒、井盖和塑料检查井零配件组成,其设置在塑料排水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和跌水的地方;或在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设置一塑料检查井,便于定期检查、清洁和疏通管道。
传统井体如遇水量过大时,若排水管道不能及时排泄,污水会溢出塑料检查井井筒,形成城市、街道及院区的内涝,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由于塑料检查井埋于地下,不易观察,故此,亟待需要对塑料检查井井体内的水量进行实时有效的控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井体自动加压排泄装置,利用其可以对井体内部实时控制,避免由于排水不及时而造成的内涝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
一种井体水自动加压排泄装置,包括塑料检查井本体,配有井内水量控制器,其还包括有:
一水量传感器,设在塑料检查井的井筒内,该水量传感器的输出接所述井内水量控制器的输入端;
一受控于井内水量控制器的自动加压排泄装置,安设在塑料检查井后方的排水管道中;
一组电源,集中或分别为井内水量控制器、水量传感器和自动加压排泄装置提供工作电源。
所述井体水自动加压排泄装置中,所述在排水井筒内加设的水量传感器采用浮子式感应测量装置,包括一个位于井筒内的浮球,还有一固定安装在排水井筒壁上的电子感应装置,所述浮球通过杠杆带动的接触头与电子感应装置相接触,该电子感应装置传输信号到井内水量控制器。
所述井体水自动加压排泄装置中,所述的电子感应装置为一固定安装在排水井筒壁上的弧形滑动电阻元件;所述的浮球配设一上导杆;所述的杠杆包括一具有可转动支点的平衡杆,该平衡杆在转动支点一侧的头端是跨接在所述滑动电阻元件上并可沿该滑动电阻元件滑动的接触头,该平衡杆在转动支点另一侧的头端与所述浮球的上导杆连接;所述的可变电阻元件连接在井内水量控制器的电路中。
所述井体水自动加压排泄装置中,所述自动加压排泄装置为一个受控于井内水量控制器的排水泵。
所述井体水自动加压排泄装置中,所述的一组电源为太阳能电源和220V市电电源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井体水自动加压排泄装置中,所述的井内水量控制器中带有水量监控显示仪。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井体自动加压排泄装置可以实时监测及控制井内水量,能有效防止排水不畅而造成的内涝。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的各部件简易可行,便于操作及维护,使用效果好且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井体自动加压排泄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代表污水的流动方向)。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量传感器构成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方框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井体自动加压排泄装置主要包括塑料检查井的本体1,在塑料检查井中加设水量传感器2,及可以在塑料检查井外(如中心控制室内)设置井内水量控制器3,在塑料检查井后方的排水管道中设有自动加压排泄装置4。
本实用新型的水量传感器2可以采用杠杆原理的浮子式传感器,参见图2所示,在塑料检查井的井筒内安设一个浮球22,在排水井筒壁上固定安装一弧形的滑动电阻元件23,所述的浮球22配设一上导杆21;所述的杠杆包括一具有可转动支点的平衡杆24,该平衡杆在转动支点一侧边的头端是跨接在所述滑动电阻元件23上并可沿该滑动电阻元件滑动的接触头25,该平衡杆在转动支点另一侧边的头端与所述浮球的上导杆21连接;所述的可变电阻元件23电连在井内水量控制器3的电路中,其原理是根据借助检测元件(浮球22)将物理量转化为电量,再通过电量显示仪(电位仪)转化为直观物理测量。这样的结构设计适合应用于对塑料检查井井体内的水量进行监测,被测量的物理部件浮球22带动跨接在滑动电阻元件上的接触头25触动滑动电阻元件23,以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电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天和鑫迈管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天和鑫迈管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463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