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沉泥防臭气外逸雨水口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46728.5 | 申请日: | 2015-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04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白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 |
代理公司: | 四川君士达律师事务所 51216 | 代理人: | 芶忠义 |
地址: | 22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泥防 臭气 雨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排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沉泥防臭气外逸雨水口。
背景技术
雨水口是设置在城市排水管道系统上收集径流雨水的构筑物,由进水箅、井筒和连接管组成。在收集径流雨水的过程中,径流雨水中挟带的大块悬浮、漂浮物质被进水箅截留,而粒径较小的悬浮物质则随雨水一并进入到连接管中排放。当径流量减小后,由于连接管内流速的降低必然导致悬浮物质在管道内沉积,这是引起管道堵塞,造成径流雨水排放不畅的原因之一。同时,管道中的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会产生CH4、H2S、氨、硫醇等有强烈臭味的气体,它们聚集在管道上部的无水空间,在检查井中借助连接管通过雨水口向外逸出。在城市中,雨水口通常设置在道路两侧,其面广量多,而传统的雨水口没有收集沉淀物和防臭气外逸的功能,由雨水口逸出的臭气在某些地方已达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由连接管堵塞造成的城市排水不畅已成为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防止排水管道中的臭气从雨水口逸出,减少管道的沉淀淤积,将传统雨水口改造成沉泥防臭气外逸雨水口,在不影响雨水口收水功能的前提下,取得了较好的阻挡排水管道中的臭气外逸和减少管道沉淀淤积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使雨水中的泥砂沉淀并能防止臭气外逸的沉泥防臭气外逸雨水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沉泥防臭气外逸雨水口,包括:井墙,围成矩形的井室;隔墙,位于井室的内部,且隔墙将井室分隔成沉泥室和清水收集排放室两个部分,隔墙上设置有孔洞;水箅,安装在沉泥室上部的开口处;盖板,安装在清水收集排放室上部的开口处;防臭气外逸拍门,安装在隔墙上,且设置在隔墙的孔洞处,且防臭气外逸拍门位 于清水收集排放室一侧;连接排水管,设置在清水收集排放室的侧壁上。
优选地,防臭气外逸拍门包括:底座,固定地安装在隔墙上;门板,与底座铰接。
优选地,底座的周向设置有三个固定孔,底座通过贯穿固定孔的紧固件与隔墙固定连接。
优选地,底座的上部居中设置有第一铰孔,门板的上部居中设置有第二铰孔,底座和门板通过第一铰孔及第二铰孔铰接。
优选地,底座呈圆形,门板呈圆形。
优选地,防臭气外逸拍门采用UPVC材料制成。
优选地,盖板为复合树脂盖板。
本实用新型利用单向阀的逆止原理,将外逸到雨水口内的臭气阻挡在清水收集排放室内;利用重力沉淀的方法,使雨水中挟带的泥砂颗粒在沉泥室中沉淀,由人工定期清掏,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井墙;2、隔墙;3、沉泥室;4、清水收集排放室;5、孔洞;6、水箅;7、盖板;8、防臭气外逸拍门;9、底座;10、门板;11、连接排水管;12、第一铰孔;13、第二铰孔;14、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请参考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沉泥防臭气外逸雨水口,包括:井墙1,围成矩形的井室;隔墙2,位于井室的内部,且隔墙2将井室分隔成沉泥室3和清水收集排放室4两个部分,隔墙2上设置有孔洞5;水箅6,安装在沉泥室3上部的开口处;盖板7,安装在清水收集排放室4上部的开口处;防 臭气外逸拍门8,安装在隔墙2上,且设置在隔墙2的孔洞5处,且防臭气外逸拍门8位于清水收集排放室4一侧;连接排水管11,设置在清水收集排放室4的侧壁上。通过连接排水管11可以将清水输送排放至雨水(或合流)检查井中,连接排水管11的管径不宜小于300mm。雨水口的深度根据连接排水管11的起点埋深确定,最大深度为1m。
优选地,井墙1厚240mm。优选地,隔墙2厚120mm。优选地,孔洞5的底部距井筒底500mm。优选地,沉泥室3的平面尺寸为670×380(mm2);清水收集排放室4的平面尺寸为670×380(mm2)。优选地,防臭气外逸拍门8为圆形,其直径为200mm。特别地,防臭气外逸拍门8可采用水泥砂浆稳固、膨胀螺丝固定的方法安装。优选地,孔洞5的直径为2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467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