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钻井泵缸套丝扣圈装卸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47258.4 | 申请日: | 2015-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2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郭俊平;沈晓农;秦春;王伟军;田相众;陈俊利;吴相恩;潘俊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江苏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53/22 | 分类号: | F04B53/2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任利国 |
地址: | 22526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井泵 缸套丝扣圈 装卸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井作业安装及维修工具,特别涉及一种钻井泵缸套丝扣圈装卸工具。
背景技术
钻井泵是石油钻井的心脏设备,也是钻井施工的重要部件。现场施工中发现,钻井泵缸套的丝扣圈常常因为施工要求、缸套磨损、缸套垫子损坏或耐磨板损坏等原因,经常进行拆卸或更换,由于工作环境恶劣,需要拆卸时,丝扣圈往往已产生锈蚀,想使其旋转非常困难。
丝扣圈外周均匀分布有六个凸块,可供敲击使丝扣圈旋转,敲击的最佳方向应该是沿丝扣圈的切线方向,最容易使丝扣圈产生旋转。但在施工现场进行拆卸和安装丝扣圈时,由于丝扣圈位于拉杆箱内,拉杆箱仅一面开口可供作业,操作空间狭小。一般常规做法是:要用16磅的铁锤打松固定缸套的丝扣圈,在打击丝扣圈时常常会造成铁锤把折断,或者人在泵上打击丝扣圈时铁锤滑脱而导致人员受伤,总之,由于施工空间狭小,拆卸非常困难,费时费力,带有较大安全隐患。因此紧卸钻井泵缸套丝扣圈作业成为现场安全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钻井泵缸套丝扣圈装卸工具,可以很方便地旋转套丝扣圈,省时省力。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钻井泵缸套丝扣圈装卸工具,包括圆筒形钢圈,所述圆筒形钢圈的内壁焊接有六个可以分别卡住钻井泵缸套丝扣圈外周凸起的卡爪,各所述卡爪形状大小相同且沿同一个圆周均匀分布,各所述卡爪均位于所述圆筒形钢圈内壁的轴向中部,所述圆筒形钢圈的外壁上焊接有向外伸出的把手,所述把手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圆筒形钢圈的轴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操作时,将圆筒形钢圈套在钻井泵缸套丝扣圈上,钻井泵缸套丝扣圈外周的六个凸块分别卡在卡爪处,把手向外伸出,操作者可以在拉杆箱外锤击把手的端头,使本装卸工具带动钻井泵缸套丝扣圈旋转,从而实现旋紧或旋松;将锤击动作从狭小空间内移至拉杆箱外,便于操作者作业,并且钻井泵缸套丝扣圈外周的六个凸块均受切向力,利于使丝扣圈产生旋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卡爪上分别设有U形凹槽,各所述U形凹槽的形状大小分别与所述钻井泵缸套丝扣圈外周凸起的形状大小相适配,各所述U形凹槽的开口分别面向所述圆筒形钢圈的切线方向。钻井泵缸套丝扣圈外周的六个凸块分别卡在卡爪的U形凹槽中,在使用时本装卸工具不会从丝扣圈上掉落,不需要其他人辅助施工,同时还能改变原来安装和拆卸时丝扣圈的受力部位,从而达到改变人员在操作时的用力方向,从而减少操作人员的安全隐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U形凹槽的开口部位分别设有外大内小的喇叭口。喇叭口可以起到导向作用,便于凸块滑入卡爪的U形凹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把手的根部与所述圆筒形钢圈的外壁之间焊接有三角形筋板,所述三角形筋板垂直于所述圆筒形钢圈的轴线。三角形筋板可以提高把手的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角形筋板位于所述卡爪的U形凹槽开口朝向的一侧。三角形筋板位于把手经常受锤击作业的背面,补强效果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圆筒形钢圈的外壁设有沿圆周延伸的加强筋。加强筋可以提高圆筒形钢圈的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圆筒形钢圈的两端口分别设有向外翻折的法兰边。因为端口部位最为薄弱,两法兰边可以大幅度提高圆筒形钢圈的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圆筒形钢圈的两端口处的壁厚大于中间部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钻井泵缸套丝扣圈装卸工具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4为图1的立体图。
图5为U形凹槽的截面形状图。
图中:1.圆筒形钢圈;2.卡爪;2a.U形凹槽;2a1.喇叭口;3.把手;4.三角形筋板;5.法兰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钻井泵缸套丝扣圈装卸工具,包括圆筒形钢圈1,圆筒形钢圈1的内壁焊接有六个可以分别卡住钻井泵缸套丝扣圈外周凸起的卡爪2,各卡爪2形状大小相同且沿同一个圆周均匀分布,各卡爪2均位于圆筒形钢圈1内壁的轴向中部,圆筒形钢圈1的外壁上焊接有向外伸出的把手3,把手3的轴线垂直于圆筒形钢圈1的轴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江苏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江苏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472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式压缩机
- 下一篇:一种耐高压泵管橡胶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