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式海底成型挖沟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49572.6 | 申请日: | 2015-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07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腾;荆正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E02F5/08 | 分类号: | E02F5/08;E02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 海底 成型 挖沟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底管道沟渠挖掘设备,特别涉及自行式海底成型挖沟机。
背景技术
海底挖沟机是海底管线铺设的重要设备,挖沟机所能挖出沟渠的形状对海底管线铺设是否成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主要的挖沟机有犁式挖沟机和水力喷射挖沟机两种。但是这两种挖沟机效率低,需要动力船牵引,沟形利于海底管线布放,有比较明显的缺点。
现有的犁式挖沟机和水力喷射挖沟机都不能产生最适合管线铺设的U型沟槽,且需要动力船牵引,转向笨拙,不适合复杂沟形的挖掘工作。现有两种挖沟机没有专门的泥屑排除装置,产生的泥屑易重新落入沟槽中,导致挖掘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海底挖沟机所挖掘沟形差、挖掘效率低、转向笨拙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自行式海底成型挖沟机。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自行式海底成型挖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挖掘刃轮驱动模块(1)、履带(2)、机体(3)、挖掘刃轮(4)、传动轴(5)、控制模块(6)、泥屑排出管线(7)、泥屑排出动力模块(8)、泥屑吸入管线(9)、泥屑铲斗(10)、履带驱动模块(11)、履带驱动轮(12)。其中,挖掘刃轮(4)包括挖掘刃(4.1)、定位螺栓孔(4.2)、传动轴孔(4.3)、凸起磨削刃(4.4)。所述控制模块(6)接收控制人员指令,控制挖掘刃驱动模块(1)、泥屑排出动力模块(8)、履带驱动模块(11)联动,协调完成挖掘工作。所述挖掘刃轮(4)通过高速旋 转完成挖掘工作,挖掘刃轮(4)产生的泥屑由泥屑铲斗(10)收集,通过泥屑排出动力模块(8)产生动力经泥屑吸入管线(9)、泥屑排出管线(7)排出。同时,所述控制模块(6)控制履带驱动模块(11)驱动履带(2)运动,完成挖掘工作。所述挖掘刃轮(4)通过螺栓固定其水平位置,传动轴(5)驱动其旋转,通过倾斜布置的挖掘刃(4.1)、凸起磨削刃(4.4)共同连续平稳高效的完成挖掘。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挖沟机可自行,前进、转向灵活,可以完成复杂沟形的挖掘工作。挖掘刃轮上倾斜布置的挖掘刃可以实现连续、高效、平稳的挖掘工作。基于挖掘刃轮的U型轮廓形状,因此该挖沟机能够完成最适宜海底管线布放的U型沟槽。
附图说明
图1:自行式海底成型挖沟机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2:自行式海底成型挖沟机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3:挖掘刃轮结构示意正视图;
图4:挖掘刃轮结构示意
符号说明
1.挖掘刃轮驱动模块 2.履带 3.机体 4.刃轮 5.传动轴 6.控制模块 7.泥屑排出管线 8.泥屑排出动力模块 9.泥屑吸入管线 10.泥屑铲斗 11.履带驱动模块 12.履带驱动轮。
4.1挖掘刃 4.2定位螺栓孔 4.3传动轴孔 4.4凸起磨削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自行式海底成型挖沟机,包括挖掘刃轮驱动模块(1)、 履带(2)、机体(3)、挖掘刃轮(4)、传动轴(5)、控制模块(6)、泥屑排出管线(7)、泥屑排出动力模块(8)、泥屑吸入管线(9)、泥屑铲斗(10)、履带驱动模块(11)、履带驱动轮(12)。其中,挖掘刃轮(4)包括挖掘刃(4.1)、定位螺栓孔(4.2)、传动轴孔(4.3)、凸起磨削刃(4.4)。所述控制模块(6)同时控制挖掘刃轮驱动模块(1)、泥屑排出动力模块(8)、履带驱动模块(11)分别驱动挖掘刃轮(4)、履带(2)、泥屑排出模块联合工作,完成掘进工作。挖掘刃轮(4)连续旋转产生大量泥屑,泥屑由位于挖掘刃轮(4)正后方的泥屑铲斗(10)收集,并通过泥屑吸入管线(9)、泥屑排出动力模块、泥屑排出管线(7)排出到沟侧。履带(2)在挖掘刃轮(4)工作的同时,使挖沟机慢速前进,控制挖掘刃轮的进给量。从而控制挖沟机,高效的完成挖掘工作。挖掘刃轮(4)上均匀倾斜分布的挖掘刃(4.1)使挖掘工作可以平稳的进行。凸起磨削刃(4.4)可以大幅度提升挖掘效率。挖掘刃轮(4)的U型轮廓可以保证产生适合海底管线布放的U型沟槽。
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495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掘进机
- 下一篇:箱式变电站电缆井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