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长螺旋钻机护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51113.1 | 申请日: | 2015-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02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凌云;武思宇;吴剑波;师欢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岩大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68 | 分类号: | E02D5/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1 北京市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 钻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护筒的技术装置,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钻机护筒装置,适用于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桩顶至地面有空孔的工况。
背景技术
在桩基中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工艺由于其泵送的超流态混凝土不受地下水位限制,摩擦系数低、骨料分散性好,不易产生离析的特点,加之其成孔成桩一机一次完成、操作简便;低噪音、无振动,施工成本与其他施工方法相比相对低廉。2005年被建设部列为十大推广技术之一。发展至今,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工艺已在桩基工程得到了广泛应用,然随着施工需求不断变化,许多地区使用长螺旋钻孔工艺需要进行空孔施工(桩顶非自然地面)。而此施工方法存在以下弊端,将混凝土灌注至地面势必会浪费混凝土;而不将混凝土灌注至地面,则桩顶至地面部分易塌孔,影响成桩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筒装置在长螺旋钻孔过程中对空孔部分土体进行护壁,从而减小混凝土灌注量或避免塌孔或残留土体进入桩身混凝土,降低成桩质量,同时可提高长螺旋钻孔对中和垂直度以及施工安全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装置实现的,长螺旋钻机护筒装置,包括滑轮、滑道、抱瓦、固定板、支撑板、耳板、护筒连接对中器,其特征在于:长螺旋钻机塔杆上设置的滑轮与护筒连接对中器上设置的滑轮组成滑轮组,控制护筒连接对中器上下移动;支撑板通过抱瓦、固定板、连接筋固定在塔杆上;护筒连接对中器与支撑板通过耳板连接,护筒通过护筒固定销固定在护筒连接对中器内。
作为优选的方案,长螺旋钻机塔杆上设置倒梯形横梁,横梁左右两端分布设置1个滑轮。
作为优选的方案,倒梯形横梁厚300~400mm,顶边长1000~1500mm,底边长2000~3000mm,高500~700mm,滑轮直径200~300mm。
作为优选的方案,长螺旋钻机塔杆上左右设置两道滑道,护筒连接对中器通过两边抱瓦与塔杆滑道相连。
作为优选的方案,护筒连接对中器通过护筒固定销与护筒固定。
作为优选的方案,护筒连接对中器上方四角设置4个耳板,护筒对中器左右两侧中间设置2个滑轮,与塔杆上方横梁端部滑轮共同控制护筒对中器的上下移动。
作为优选的方案,护筒连接对中器与支撑板通过护筒连接对中器的后侧耳板及连接板固 定。
作为优选的方案,连接板两侧连接护筒连接对中器后侧及支撑板底端耳板,连接板中部为长方形杆状,长度为900~1100mm。
作为优选的方案,支撑板通过抱瓦、固定板、连接筋固定在塔杆滑道上。
长螺旋钻机,开始钻孔,随钻进深度增加,护筒装置控制护筒下降,直至指定高度,使护筒顶面高出地面一段距离,起护壁作用。
本发明可在长螺旋钻孔钻孔过程中对空孔部分土体进行护壁,从而减小混凝土灌注量或避免塌孔或残留土体进入桩身混凝土,降低成桩质量,同时可提高长螺旋钻孔对中和垂直度以及施工安全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护筒装置连接示意图。
图2是护筒装置整体俯视图。
图3是护筒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四是护筒部分俯视图。
附图编号名称:1.塔杆滑轮、2.抱瓦、3.连接筋、4.固定板、5.支撑板、6.耳板、7.连接板、8.护筒连接对中器、9.护筒固定销、10.护筒连接对中器滑轮(请在附图中标记),11.护筒、12.塔杆、13.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其包括塔杆滑轮1连接护筒连接对中器8,控制其升降,支撑板5通过抱瓦2、连接筋3、固定板4、连接在长螺旋钻机塔杆上,支撑板5与护筒对中连接器8通过2组耳板6连接,护筒11通过护筒固定销9固定在护筒连接对中器内。
长螺旋钻机钻孔开始,随钻进深度增加,通过塔杆滑轮1和护筒连接对中连接器滑轮10控制护筒对中连接器8和护筒11下降,护筒通过护筒固定销9固定在护筒连接对中器8上,直至指定深度,护筒起护壁作用。当钻孔完成,灌注混凝土完成,取下护筒固定销9,移走钻机,使用取土器,取走空孔部分护筒内残留土体。之后反插钢筋笼,钢筋笼下放完成后,将护筒11通过护筒固定销9固定在护筒连接对中器8上,通过塔杆滑轮1和护筒连接对中器滑轮10,提升护筒11,至地面上完成整个施工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岩大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岩大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511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