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注水的球形吸水树脂坐垫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51944.9 | 申请日: | 2015-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414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尤勇;姚学鹏;陈云东;许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创始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3/16 | 分类号: | A47C3/16;A47C27/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刘翠 |
地址: | 20171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水 球形 吸水 树脂 坐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家居技术领域的一种凉垫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可注水的球形吸水树脂坐垫。
背景技术
夏季环境温度较高,为缓解高温,提升人体组织的舒适性,常常采用木质坐垫,如竹垫等进行降温。但是木质坐垫由于其材料的特性,具有坚硬的缺点,导致人体骨突出部位压力过高,舒适度和凉感较差。
为解决舒适度问题,现有的凉垫还包括水垫和块状凝胶垫。但是水垫和块状凝胶垫存在以下问题:
水垫具有质量大,易泄露,携带困难的缺点;
块状凝胶垫流动性差,坐垫-人体接触面的骨突出部位压力偏高,舒适性差的缺点;
因此,现有的凉垫仍然无法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注水的球形吸水树脂坐垫,通过将球形吸水树脂置于多路水道空腔中,向注水口中注水,使得球形吸水树脂快速吸水膨胀,形成人体的支撑面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注水的球形吸水树脂坐垫,包括坐垫本体,所述坐垫本体内部设置有由若干个隔断形成的多道水路空腔,所述水路空腔内填充有多个球形吸水树脂。
优选地,多道水路空腔具有同一个注水口,所述注水口设置于坐垫本体的一侧;
所述注水口通过2片柔性塑料薄膜叠加形成,所述2片柔性塑料薄膜伸入坐垫本体内部。
优选地,所述注水口设置于坐垫本体一侧的中心处。
优选地,所述注水口的外端口小于注水口的内端口。
优选地,非注水状态下,所述注水口在两片柔性塑料薄膜的相互吸附作用下封闭。
优选地,所述注水口宽度尺寸为10~40mm。
优选地,所述坐垫本体的外表面为不透水封套结构。
优选地,所述不透水封套结构采用聚乙烯、聚氯乙烯、聚氨酯或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不透水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将未吸水的球形吸水树脂预先置于坐垫的多道水路空腔中,通过注水口向水路空腔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待球形吸水树脂吸水膨胀后,即可形成具有支撑功能的凉垫。吸水后的球形树脂在水路通道中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流动性,能够有效地蓄热和减压,实现了降温和舒适性的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吸水后的球形吸水树脂坐垫不同于现有的块状凝胶坐垫,球形吸水树脂在坐垫内部的水路空腔中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使得坐垫在具有蓄热性能的同时增加了流动性,降低了人体-坐垫界面处骨突出部位的压力,为使用者提供了凉感和舒适性。
2、本实用新型的注水口设计简单,无需添加阀门,工艺简便实用,使用者可根据需要实现多次注水。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平面设计图。
图中:1为坐垫本体,2为不透水封套,3为球形吸水树脂,4为注水口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注水的球形吸水树脂坐垫,包括坐垫本体1,所述坐垫本体1内部设有由若干个隔断形成的多道水路空腔,所述水路空腔内设置有一定数量的具有吸水膨胀性能的球形吸水树脂3。
进一步地,多道水路空腔与同一个注水口相连通,所述注水口设置于坐垫本体的一侧;所述注水口通过2片柔性塑料薄膜叠加形成,所述2片柔性塑料薄膜伸入坐垫本体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注水口设置于坐垫本体一侧边的中心处,如图1中所示注水口位置4。
进一步地,所述注水口的外端口小于注水口的内端口。
进一步地,非注水状态下,所述注水口在两片柔性塑料薄膜的相互吸附作用下封闭。
进一步地,所述两片柔性塑料薄膜的相互吸附作用可以通过两片柔性塑料薄膜之间的静电作用实现。
进一步地,所述注水口宽度尺寸为10~40mm。
进一步地,所述坐垫本体的外表面为不透水封套2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创始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创始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519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