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拾音传送报警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52453.6 | 申请日: | 2015-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41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吴锦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锦珠 |
主分类号: | G08B13/16 | 分类号: | G08B1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8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送 报警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报警模块,特别涉及的是一种拾音传送报警模块。
【背景技术】
传统的报警电路大部份采用红外感应装置,其组网困难、误报率高。
因此,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整流变压器的低压引线,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
为了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具体技术方案:拾音传送报警模块,包括有声音采集放大电路、延时触发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继电器联动电路、载波信号锁相电路和载波选频放大电路,所述声音采集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经延时触发电路传输到单片机控制电路,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的输出信号分别发送至继电器联动电路和载波信号锁相电路,所述载波信号锁相电路的输出信号再传送至载波选频放大电路。
所述声音采集放大电路采用拾音传感器MIC采集声音信号,所述拾音传感器MIC的输出端依次连接到电容器C1、第一晶体管V1和第二晶体管V2。
所述延时触发电路由时基集成模块IC及其外围连接的电阻器R5、电阻R6、电位器RP2和电容器C3构成。
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采用89S52单片机U1。
所述载波信号锁相电路由LM567音调解码器U2及其外围连接的电容1C1、电阻器1R1、电阻1R2构成的多谐振荡器组成。
所述载波选频放大电路由依次连接的晶体管Q1和音频变压器T构成,所述音频变压器T的次级L2经电容1C2耦合至电线向载波主机发送数据信号。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可配合防盗报警系统使用,或者使用于楼道照明控制系统等场合,当声音采集放大电路采集到声响时,经单片机控制电路判断后,通过载波信号传至载波主机接收电路,显示该地址方位,同时有一个常闭点输出,联动报警装置,实现无线传输控制和联动报警等功能,具有成本低、性能可靠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方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拾音传送报警模块,包括有声音采集放大电路、延时触发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继电器联动电路、载波信号锁相电路和载波选频放大电路,所述声音采集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经延时触发电路传输到单片机控制电路,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的输出信号分别发送至继电器联动电路和载波信号锁相电路,所述载波信号锁相电路的输出信号再传送至载波选频放大电路。
所述声音采集放大电路采用拾音传感器MIC采集声音信号,所述拾音传感器MIC的输出端依次连接到电容器C1、第一晶体管V1和第二晶体管V2,所述延时触发电路由时基集成模块IC及其外围连接的电阻器R5、电阻R6、电位器RP2和电容器C3构成。
拾音传感器MIC用来检测是否有声音信号,在拾音传感器MIC未检测到声音信号时,延时触发电路处于稳态,时基集成模块IC的第3脚输出低电平,此信号输入到89S52单片机U1的第34脚I/O端,经89S52单片机U1内部处理器判断后,不发出控制信号。
当拾音传感器MIC检测到的声音信号变化为电信号,此信号经第一晶体管V1和第二晶体管V2两级放大后产生触发信号,使时基集成模块IC触发而翻转,由稳态变为暂稳态,时基集成模块IC的第3脚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此信号输入到89S52单片机U1的第34脚I/O端,经89S52单片机U1内部处理器判断后,分两路发出控制信号,第一路输出,由89S52单片机U1的第4脚输出触发信号,由LM567音调解码器U2及其外围连接的电容1C1、电阻器1R1、电阻1R2构成的多谐振荡器组成载波信号锁相电路,LM567音调解码器U2开始工作,其第5脚输出较弱触发信号,经晶体管01放大,送到音频变压器T的初级L1,由音频变压器T的次级L2经电容1C2耦合至电线,向载波主机发送数据信号,载波主机接收到分机载波信号,显示报警地址方位;另一路输出,由89S52单片机U1的第26脚输出高电平信号,经电阻R8限流使光电耦合器U3导通,继电器K吸合,继电器K的触点K1—1由常开点转为常闭点,提供一个联动报警信号,实现无线传输控制和联动报警等功能,具有成本低、性能可靠等优点。
但是,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是为了更好的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不能理解为是对本专利包括范围的限制;只要是根据本专利所揭示精神的所作的任何等同变更或修饰,均落入本专利包括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锦珠,未经吴锦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524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学生笔记本物联网智能防盗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电子警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