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易取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54309.6 | 申请日: | 2015-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43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朱金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金凤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2390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特别的,是一种更节能更易取出的电池。
背景技术
自从电能得以推广,电池便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之一,常见的电池包括有一次性电池和蓄电池;这种小型电池方便携带,能够提供应急电能;但是它也有诸多不足:其一,常见的电池多放置于电池盒之中,电池盒的负端采用弹簧挤压固定,由于电池多成圆柱形,无法找到合适的着力点,在安装、拆取时常需要翘动电池,操作不便,同时在拆取时容易造成电池损坏;其二,电池在贮存时容易自放电,长期放置的电池会使周围的空气形成电容场,导致电池的正负极短接,电池容易漏电及损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节能易取电池,本电池能够自动隔断电池正负极,提高电池的存电能力,同时方便拆取、安装。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节能易取电池包括有电池本体和旋转帽;所述旋转帽通过卡环转动套设在电池本体的正极上;在所述旋转帽的端部安装有仅可沿电池轴线往复平移的触块,该触块由导电永磁材料做成,在所述触块外端面的中央开设有凸点;在所述电池本体的正极上粘附有与该触块同极相斥的导电永磁片;自然状态下,导电永磁片与所述触块因互斥而分离并形成空气夹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电池的正极被旋转帽包裹并保持与外界空气隔离,有效防止电池正极的氧化、磨损;自然状态下,所述触块与所述正极上的导电永磁片因相互排斥而互不接触,触块与正极之间形成狭小的空气夹层;由于所述空气夹层被封闭在旋转帽的内部,处于相对孤立状态,因此空气夹层中的气体即使发生电离也无法流出,从而阻断了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电离空气,很大程度的阻止了电池的自放电,使得本节能易取电池能够长久的保存电能。
在使用时,电池盒的正负端卡紧电池,所述触块在电池盒正端的推挤下向内平移并与电池正极的所述导电永磁片接触;传统电池盒的正端为向外凸起的金属片,此时所述触块上的所述凸点紧紧顶住正端的所述金属片,从而保证牢固的电接触;电池的电能通过导电永磁片传递给电池盒的正极,进而实现供电;当需要取出电池时,只需轻轻转动所述旋转帽;在旋转帽转动的过程中,所述触块上的凸点相对于电池盒正端的金属片滑动并产生错位,当电池正极与电池盒正端出现错位时,电池的正极向上翘起,即可轻松取下电池。
作为优选,在所述旋转帽和触块的外端面刻有漩涡状纹路;以便于在旋转帽旋转过程中引导电池盒正端凸起的金属片移动,从而保证随着旋转帽的旋转,电池盒的正端逐渐从旋转帽端面的中心向外移动。
作为优选,在所述旋转帽内开设有与所述空气夹层接触的干燥环,干燥环内填充有固体干燥剂;以便于实时吸收空气夹层中的水汽和杂质粒子,进而减缓电池正极处空气的电离。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帽的外周面为磨砂面;以便于增加手指与旋转帽的摩擦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节能易取电池一个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正极端面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电池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在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本节能易取电池包括有电池本体1和旋转帽2,所述旋转帽2的外周面为磨砂面,以便于增大旋转帽2与手指的摩擦力,实现方便的转动;所述旋转帽2通过卡环转动套设在电池本体1的正极3上;在所述旋转帽2的端部安装有仅可沿电池轴线往复平移的触块4,该触块4由导电永磁材料做成,在所述触块4外端面的中央开设有凸点41;在所述旋转帽2和触块4的外端面刻有漩涡状纹路24;在所述电池本体1的正极3上粘附有与该触块4同极相斥的导电永磁片31;自然状态下,导电永磁片31与所述触块4因互斥而分离并形成空气夹层5。
电池的正极3被旋转帽2包裹并保持与外界空气隔离,有效防止电池正极3的氧化、磨损;自然状态下,所述触块4与所述正极3上的导电永磁片31因相互排斥而互不接触,触块4与正极3之间形成狭小的空气夹层5;由于该空气夹层5被封闭在旋转帽2的内部,处于相对孤立状态,因此空气夹层5中的气体即使发生电离也无法流出,从而阻断了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电离空气,很大程度的阻止了电池的自放电,使得本节能易取电池能够长久的保存电能;如图1所示,在所述旋转帽2内开设有与所述空气夹层5接触的干燥环6,干燥环6内填充有固体干燥剂,所述干燥环6能够进一步吸收空气夹层5中的水汽和杂质粒子,进而减缓电池正极3处空气的电离,进一步提升电池存电的能力;图3中未示出干燥环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金凤;,未经朱金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543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