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视多用途吸痰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54476.0 | 申请日: | 2015-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5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肖晓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晓山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16/04;A61B1/267;A61B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蔡国 |
地址: | 510317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视 多用途 吸痰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视多用途吸痰管。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术和支气管插管术是临床麻醉或急救常用的技术。为确保已行气管插管病人的有效氧合、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积蓄、以进行有效的人工或机械通气及便于吸入全身麻醉药的应用,气管内吸痰是重要措施之一。
气管内吸痰是一种侵入性操作,需用专门的导管将气管内痰液或血液及异物用机械吸引的方法抽出。由于吸痰管只能盲插,而在吸痰操作时,容易碰触气管壁,吸痰时的负压容易造成气道损伤出血,如导管插入过深,又极易引起气管黏膜的机械损伤而导致黏膜溃疡出血,气道狭窄甚至阻塞,从而增加病人的额外创伤及经济负担。如何攻克上述难题,成为一大技术瓶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操作方便、用途广、可视化的既可协助气管导管进行插管又可在插管动作完成后用于监测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以及还可用于气管导管内吸痰,且可全程在可视监测下进行吸痰及异物清除,最大限度避免了由于盲目抽吸操作造成气管黏膜的机械损伤的可视多用途吸痰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视多用途吸痰管,包括具有中空内腔的管体,该管体前端设有与所述中空内腔连通的中空开口;其还包括设置在管体尾端的吸引接头、视频接头,以及设置在管体前端的与所述视频接头连接的微型摄像装置,在所述吸引接头内设有吸引接头内腔并且该吸引接头内腔与所述中空内腔连通形成一个活动空腔,一内芯一端伸入活动空腔内并能够在活动空腔上活动。
所述内芯由可塑型材料制成。
所述管体由柔软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
在所述管体内设有数据线,所述视频接头通过数据线与所述微型摄像装置连接。
在所述管体表面设有刻度。
所述内芯直径为1.4-1.6毫米。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芯直径为1.5毫米。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故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借助微型摄像装置,并通过视频接头连接到视频设备,可以实时观测到气道内的情况。通过微型摄像装置监测判断导管位置及观察滞留在呼吸道粘膜部位的分泌物、异物及血液等情况,并通过活动空腔作吸引清除。本实用新型的可视多用途吸痰管在全麻或急救时行气管插管时将其置入气管导管中塑型,便于插管,当气管插管成功后可拨出内芯,留下带有微型摄像装置的管体用以监测、判断导管位置及观察滞留在呼吸道粘膜部位的分泌物、异物及血液等情况,并通过由吸引接头内腔与中空内腔连通形成的活动空腔作吸引清除。另外,由于内芯由可塑形材料制成,可以任意弯曲塑形,故使得气管插管或者双腔支气管插管头端塑形,便于插入声门。本实用新型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用途广、可视化等效果。
总之,本实用新型的可视多用途吸痰管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用途广、可视化等特点。它既可协助气管导管进行插管又可在插管动作完成后用于监测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以及还可用于气管导管内吸痰,且可全程在可视监测下进行吸痰及异物清除,最大限度避免了由于盲目抽吸操作造成气管黏膜的机械损伤。
在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一个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应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仅仅限于此。
参阅图1,一种可视多用途吸痰管,包括具有中空内腔6的管体1,该管体1前端设有与所述中空内腔6连通的中空开口4,管体1由柔软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本实施方式的可视多用途吸痰管还包括设置在管体1尾端的吸引接头3、视频接头2,以及设置在管体1前端的微型摄像装置5,视频接头2通过数据线7与所述微型摄像装置5连接。在所述吸引接头3内设有吸引接头内腔9并且该吸引接头内腔9与所述中空内腔6连通形成一个活动空腔,一内芯8一端伸入活动空腔内并能够在活动空腔上活动。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可在所述管体1表面设有刻度。所述内芯8由可塑型材料制成,内芯8直径为1.4-1.6毫米,如内芯8直径为1.5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晓山,未经肖晓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544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