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椭圆式环状单元曝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57286.4 | 申请日: | 2015-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39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冯萃敏;蔡志文;袁齐;卢艳华;杨童童;郭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02 | 分类号: | C02F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椭圆 环状 单元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曝气系统,尤其是涉及用于污水处理的椭圆式环状单元曝气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的常用曝气方式为底层鼓风曝气,曝气具有防止池内悬浮体沉降,并且加强池内有机物与微生物、溶解氧的接触以及通过增氧使之加强对污水中有机物分解的作用,但是曝气也是最耗能的环节,约占整个污水处理总耗电量的50~70%。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曝气方法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气泡曝气法和表面曝气法。但现有技术所用的曝气设备往往动力消耗大,运行及维护成本高,并且容易出现曝气死角。
其次,现有曝气系统往往形状固定、处理面积也固定,灵活性不强,对其日后的运行、维护带来不便,并且现有曝气系统中管网布置方式为支状管网式,其在系统运行时产生较大的局部损失,导致鼓风机耗能大,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具有氧利用率高、充氧动力效率高、灵活性高、节能的曝气系统。
曝气技术作为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的核心技术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水处理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随着污水生物处理工艺对曝气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能源的日趋紧张,新型高效、低能耗曝气设备的研究已经成为推动污水处理事业、环保产业发展以及节能降耗的重要因素。
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椭圆式环状单元曝气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曝气均匀且无曝气死角的低能耗椭圆式环状单元曝气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椭圆式环状单元曝气系统,包括曝气器、椭圆式环状管道、连接管道、进水管和进气管。其中,所述曝气器采用螺纹连接固定于椭圆式环状管道上,形状为类倒锥体,材质为ABS塑料;所述曝气器的侧表面为凹圆锥面,上表面为凸圆球面,侧表面和上表面均开有细孔;所述椭圆式环状管道是由一根左空心直管、一根右空心直管、一根空心半圆弧管和一个U型三通拼接而成,管材为ABS塑料;以椭圆式环状管道长轴线为分界线,在左侧管外侧和右侧管内侧开上斜孔,在左侧管内侧和右侧管外侧开下斜孔,开孔位置在椭圆中心面上,上斜孔与椭圆中心面成45°、方向朝上,下斜孔与椭圆中心面成45°、方向朝下;所述U型三通与连接管道、左空心直管、右空心直管连接;所述连接管道与4个椭圆式环状管道、进水管、进气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椭圆式环状单元曝气系统进一步为:所述椭圆式环状管道(2)上曝气孔孔径均为1mm。
本实用新型椭圆式环状单元曝气系统还可为:所述曝气器(1)上曝气孔孔径均为1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椭圆式环状单元曝气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将布气管网设计成椭圆式环状管网,与树枝状管网相比,90°弯头数量减半,达到减少局部损失、降低能耗的效果,并且椭圆式环状管网供气安全性高。
2、把整体式布气管网设计成单元式,可方便对其进行拆装和检修,同时这种单元式曝气系统能适合多种尺寸的曝气池。
3、通过在椭圆式环状管道左侧管外侧、右侧管外侧、左侧管内侧和右侧管内侧开孔方向不同,气泡在冲击力作用下使椭圆式环状管道周围局部水形成环流,可使水体紊动程度加大,使气泡被剪切得更小,气水接触面积增加,接触时间也增加,提高了氧气的利用率,因此可减少曝气量,降低能耗,同时,增加了单位长度曝气管的服务面积,从而减少了曝气管的用材。
4、类倒锥体曝气器侧表面和上表面均开细孔,可使曝气器之下的水体也能充氧,做到曝气均匀、曝气无死角,同时也增加了曝气器的服务面积,减少了曝气器的用量。
椭圆式环状单元曝气系统较传统的曝气系统而言,能更为有效地节约能耗、节省用材,并且椭圆式环状单元曝气系统由4个椭圆式环状管道单体拼装而成,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椭圆式环状单元曝气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椭圆式环状单元曝气系统的气体流向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椭圆式环状管道的气体环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椭圆式环状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曝气器的示意图。
附图1~图5中标号:1曝气器,2椭圆式环状管道,3连接管道,4进水管,5进气管,101凹圆锥面,102凸圆球面,201左空心直管,202右空心直管,203空心半圆弧管,204U型三通,205左侧管外侧,206左侧管内侧,207右侧管外侧,208右侧管内侧,209上斜孔,210下斜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大学,未经北京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572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