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底部回气的奶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57564.6 | 申请日: | 2015-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45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卢伟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伟志 |
主分类号: | A61J9/04 | 分类号: | A61J9/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肖军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底部 奶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底部回气的奶瓶。
背景技术
现有奶瓶的回气口一般设置在奶嘴上,离出奶孔较近,小孩在喝奶时容易将从回气口中进入的空气吸至出奶孔处进而被小孩吸入腹中,引起小孩涨肚和吐奶的现象;同时,现有的奶瓶大都采用塑料瓶身,在高温浸泡下容易析出有害物质,不易于小孩的健康成长。为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奶瓶进行结构上的改进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底部回气的奶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底部回气的奶瓶,包括瓶身和具有弹性的包底,包底用于包裹瓶身底部,所述瓶身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包底上对应通孔的位置设置有单向阀。
所述瓶身于其侧部下端设有一环形凹槽。
所述包底呈桶状,其顶部开口处横截面面积小于底部。
所述包底的底部内侧设置有一向上突起的定位密封柱,定位密封柱包括一呈圆台形的下部、一呈圆柱体形的中部和一呈圆台形的上部,中部直径最小;定位密封柱内设置有一进气孔,该进气孔延伸至包底外,所述单向阀安装在进气孔内;所述通孔与定位密封柱相匹配。
所述瓶身采用玻璃材质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瓶身底部设置通孔和包底,实现在奶瓶使用时从瓶身底部回气,可彻底避免小孩在吃奶时吸入空气的情况发生,防止小孩涨肚或吐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底部回气的奶瓶,包括瓶身1和具有弹性的包底2,包底2用于包裹瓶身1底部,瓶身1底部设置有通孔,包底2上对应通孔的位置设置有单向阀4;瓶身1采用玻璃材质制作,使得瓶身1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析出有害物质。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瓶身1底部设置通孔和包底2,实现在奶瓶使用时从瓶身1底部回气,可彻底避免小孩在吃奶时吸入空气的情况发生,防止小孩涨肚或吐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效果显著。
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包底2与瓶身1的具体连接密封结构如下:包底2采用硅胶材料制作,瓶身1于其侧部下端设有一环形凹槽5;包底2呈桶状,其顶部开口处横截面面积小于底部,包底2内侧壁可外翻,在组装时先将包底2内侧壁外翻,然后将包底2底部与瓶身1底部贴合,然后再将包底2的内侧壁复原,即可实现包底2与瓶身1的连接,包底2上小下大可提高包底2与瓶身1的贴合程度,提高密封效果。包底2的底部内侧设置有一向上突起的定位密封柱,定位密封柱包括一呈圆台形的下部61、一呈圆柱体形的中部62和一呈圆台形的上部6,中部62直径最小;定位密封柱内设置有一进气孔3,该进气孔延伸至包底2外,单向阀4安装在进气孔3内;通孔与定位密封柱相匹配。通过定位密封柱的上部6和下部61对通孔的边缘进行挤压卡紧,起到对包底2与通孔连接处密封的效果;该结构密封效果极佳。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伟志,未经卢伟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575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奶瓶中空把手
- 下一篇:一种母排及包括该母排的密集型绝缘母线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