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储能式地源热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59630.3 | 申请日: | 2015-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3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才兴;王维维;刘东;陈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节能(苏州)环保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0/06 | 分类号: | F25B30/06;F24F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能式 源热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源热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能式地源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下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温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消耗少量的电能,在冬天把低位热源中的热量转移到需要供热或加温的地方,在夏天还可以将室内的余热转移到低位热源中,达到降温或制冷的目的。由于地源热泵技术属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不仅节能而且环境效益显著,所以地源热泵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目前,地源热泵系统虽然在我国已大规模应用中,但由于地源热泵技术本身的特性限制,及各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热量在传送过程中都伴随着一定的损失,而且有些系统设计过程中没有合理地配置整个系统,也没有充分考虑当地水文地质问题,不仅整个地源热泵系统使用效果大大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地表或地下水造成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储能式地源热泵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储能式地源热泵系统,包括储能罐,所述储能罐一侧连有室外地能换热系统及地源热泵机组,所述地源热泵机组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储能罐相连,所述储能罐另一侧连有用户空调末端系统,所述储能罐内部含有相变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储能罐通过管道还连接太阳能集热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连有自来水进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室外地能换热系统包括埋于地表层的U形地埋管组。
进一步地,所述地源热泵机组包括依次连接并形成闭环系统的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空调末端系统包括通过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器、用户端及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通过所述储能罐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及所述储能罐外侧均包裹聚氨酯保温层。
进一步地,所述储能罐还连有供热水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能作为该系统的辅助能源,充分利用了自然能,属于清洁能源;储能罐中的相变材料可将能源进行储存,提高了系统的使用效率,聚氨酯保温层相对于其他保温材料也有着更好的保温效果,减少热量运行中的流失。以上各措施共同保证了本系统的供热制冷效果,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储能式地源热泵系统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地源热泵机组A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储能罐,2.地埋管组,3.第一换热器,4.第二换热器,5.用户端,6.太阳能集热器,7.进水管,8.供热水管,11.第一管道,21.蒸发器,22. 冷凝器,23.压缩机,24.膨胀阀,A. 地源热泵机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2所示,储能式地源热泵系统,包括储能罐,储能罐一侧连有室外地能换热系统及地源热泵机组A,地源热泵机组A通过第一管道11与储能罐1相连,储能罐1另一侧连有用户空调末端系统,且储能罐1内部含有相变材料。
优选地,储能罐1通过管道还连接太阳能集热器6,太阳能集热器6还连有自来水进水管。
进一步优选地,室外地能换热系统包括埋于地表层的U形地埋管组2,地源热泵机组包括依次连接并形成闭环系统的压缩机23、冷凝器22、膨胀阀24和蒸发器21。用户空调末端系统包括通过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器3、用户端5及第二换热器4,第一换热器3通过储能罐1与第二换热器4相连。第一管道11及储能罐1外侧均包裹聚氨酯保温层,储能罐1还连有供热水管8。
本系统在使用时,不仅地源热泵机组及地埋管可以给用户端供能,太阳能集热器也可以吸收太阳能作为辅助供能设备,实现了对自然资源的最大利用,同时以上两种途径提供的能量通过储能罐可以在储能的同时向用户端供能,当气候变化过大,供能端能量不足时储能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功能的稳定性。由于生活用热水也存有一定能量,所以用户端的生活用废热水可以通过第二换热器将能量再回收至储能罐,可最大程度减少能量浪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节能(苏州)环保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未经中节能(苏州)环保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596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避雷的观测墩
- 下一篇:一种车用雷达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