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高水域整体复氧能力的富营养化治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61468.9 | 申请日: | 2015-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0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周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强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杨春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水域 整体 能力 富营养化 治理 系统 | ||
1.一种提高水域整体复氧能力的富营养化治理系统,包括在水域中航行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包括船舷、甲板、驾驶舱和船舱;
所述船舷两侧分别水平设置一纳米气泡排气管,纳米气泡排气管下表面设有数个斜出气管,所述纳米气泡排气管靠近船体的吃水线,斜出气管位于吃水线以下,且向船尾倾斜设置,纳米气泡排气管靠近船尾的一端连接有侧面入水软管,所述船舷尾部设有数根长度不同的尾部入水软管;所述斜出气管、侧面入水软管和尾部入水软管的尾部设有锥形口;
所述甲板后方设有第一纳米气泡发生器组和第二纳米气泡发生器组,第一纳米气泡发生器组连通纳米气泡排气管和侧面入水软管,纳米气泡排气管和侧面入水软管内靠近第一纳米气泡发生器组处设有增压器,第二纳米气泡发生器组连通尾部入水软管,尾部入水软管内靠近第二纳米气泡发生器组处也设有增压器,且增压器的控制器位于驾驶舱内;
所述第一纳米气泡发生器组、第二纳米气泡发生器组和增压器均采用风光互补供电,甲板上和船舱上分别设有用于风光互补供电的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板;
船舷吃水线下的船头和船尾处分别设有无线的船载溶解氧传感器,驾驶舱内设有获取船载溶解氧传感器数据的船载上位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水域整体复氧能力的富营养化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甲板靠近船尾处设有与船载上位机相连的溶解氧不足警示灯,所述溶解氧不足警示灯由船载上位机控制其亮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水域整体复氧能力的富营养化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水域两岸设有岸边纳米气泡发生器组,所述岸边纳米气泡发生器组连接有一路纳米气泡排气管,所述纳米气泡排气管沿岸边的边岸水平设置,位于边岸内,其上设有数个竖直出气管,竖直出气管上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水平的分支管,分支管刚好伸出边岸,两分支管间设有一位于边岸外,沿边岸面设置的连接管,连接管上设有数个排气孔,分支管伸出边岸的位置设有岸边溶解氧传感器,纳米气泡排气管内设有增压器,所述增压器采用风光互补供电或国家电网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高水域整体复氧能力的富营养化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域为河流、湖泊或港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高水域整体复氧能力的富营养化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岸边纳米气泡发生器组还连接有一路位于水域地下水入口处的纳米气泡排气管,且所述纳米气泡排气管上也设有增压器和无线的岸边溶解氧传感器,岸边还设有获取岸边溶解氧传感器的数据的岸边上位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高水域整体复氧能力的富营养化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水域两岸设有伪装土建,岸边纳米气泡发生器组位于伪装土建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水域整体复氧能力的富营养化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入水软管为五条,中间最短,两边最长,且均不与船舶的螺旋桨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水域整体复氧能力的富营养化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气泡排气管和斜出气管一体成型,斜出气管的倾斜角度为45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水域整体复氧能力的富营养化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载溶解氧传感器和岸边溶解氧传感器的数据自带GPS,还包括一国家水域污染智能监测器,与船载上位机和岸边上位机相连,获取船载溶解氧传感器和岸边溶解氧传感器的数据和GPS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水域整体复氧能力的富营养化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板后方设有复氧舱,第一纳米气泡发生器组和第二纳米气泡发生器组设置在复氧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强,未经周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6146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化反渗透纯净水供水设备
- 下一篇:一种矿用软化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