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循环式滚珠丝杠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61534.2 | 申请日: | 2015-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29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横山将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25/22 | 分类号: | F16H2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滚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作为滚珠循环部件而使用了内循环部件的内循环式滚珠丝杠。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内循环式滚珠丝杠中,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穿设于螺母的主体部上的圆形或长圆的内循环孔中插入内循环部件,需要通过凿紧或压入、粘接等固定方式而与螺母固定。另外,不得不将用于插入内循环部件的内循环孔与螺母的螺纹槽的位置配合地加工,因此需要测定螺纹槽的位置,会使生产性降低,成为成本升高的要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4101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提供一种具有高循环性能且廉价的内循环式滚珠丝杠。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内循环式滚珠丝杠具有:丝杠轴,其在外周面上形成有螺旋状的螺纹槽;螺母,其配置于所述丝杠轴的周围,且在内周面上形成有螺旋状的螺纹槽;多个滚珠,其收纳于由相对的两个所述螺纹槽形成的滚动沟道内;和内循环部件,其具有供所述滚珠从所述滚动沟道的一端向另一端作循环滚动的循环部,所述内循环式滚珠丝杠的特征在于,将所述循环部设置在所述内循环部件的外表面侧上,在所述内循环部件的内表面侧形成有与所述丝杠轴的螺纹槽和螺纹牙的至少一方滑动自如地嵌合的凹凸部,所述螺母在内周面上具有沿轴向形成的嵌合槽,所述内循 环部件与所述螺母的所述嵌合槽嵌合,并且所述凹凸部与所述丝杠轴的螺纹槽和螺纹牙的至少一方嵌合,由此,所述内循环部件相对于所述螺母被相对地定位。
通过这种构成,无需设置用于固定螺母和内循环部件的固定机构。另外,不需要使插入内循环部件的内循环孔与螺纹槽的位置配合,因此能够提供廉价的内循环式滚珠丝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循环式滚珠丝杠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内循环部件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内循环式滚珠丝杠
11 丝杠轴
12a (丝杠轴的)螺纹槽
12b 螺纹牙
13 螺母
14 (螺母的)螺纹槽
15 嵌合槽
16 内循环部件
16a、16b (内循环部件的)圆周方向两端部
17 (内循环部件的)凹凸部
18 (内循环部件的)凸部
19 循环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内循环式滚珠丝杠10具有:丝杠轴11,其在外周面上形成有螺旋状的螺纹槽12a和螺纹牙12b;螺母13,其在内周面上形成有螺旋状的螺纹槽14,且配置于丝杠轴11的周围;内循环部件16,其与螺母13的嵌合槽15嵌合;和未图示的多个滚珠,其 滚动自如地配设于由丝杠轴11的螺纹槽12a以及螺母13的螺纹槽14形成的滚动沟道内。
在螺母13的内周面上,遍及螺母13的轴向全长地形成有供内循环部件16嵌合的截面大致圆弧状的嵌合槽15。内循环部件16在当与嵌合槽15嵌合时成为内径侧的面上形成有凹凸部17,该凹凸部17具有与丝杠轴11的螺纹槽12a以及螺纹牙12b大致相同的截面形状,且由与螺纹槽12a以及螺纹牙12b的间距相同的间距形成。
在当与嵌合槽15嵌合时成为外径侧的面上,形成有截面大致圆弧状的突部18,该突部18具有与螺母13的嵌合槽15大致相同的截面形状。在突部18上,以将突部18在圆周方向上横截,且将内循环部件16的圆周方向两端部16a、16b连接的方式以大致S字状形成有循环槽19。
内循环部件16使突部18与螺母13的嵌合槽15嵌合,并且使各凹凸部17与丝杠轴11的螺纹槽12a以及螺纹牙12b嵌合,由此组装至丝杠轴11以及螺母13上。
通过突部18与嵌合槽15的嵌合,而限制内循环部件16相对于螺母13的径向位置以及圆周方向位置,通过凹凸部17与螺纹槽12a以及螺纹牙12b的嵌合,而限制内循环部件16的轴向位置。因此,当工作时,内循环部件16与丝杠轴11滑动,经由滚动体即未图示的滚珠而相对于螺母13沿轴向保持。由此,不需要在以往的内循环式滚珠丝杠中所必要的、用于固定内循环孔以及插入至内循环孔的内循环部件的固定机构。另外,不需要使供内循环部件插入的内循环孔与螺纹槽的位置配合,因此能够提供廉价的内循环式滚珠丝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615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