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扇形腔静压推力轴承的可倾式油垫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61793.5 | 申请日: | 2015-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92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于晓东;付旭;刘丹;孙丹丹;隋甲龙;吴晓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C32/06 | 分类号: | F16C32/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扇形 静压 推力 轴承 可倾式油垫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扇形腔静压推力轴承的可倾式油垫。
背景技术
随着静压推力轴承大规模的应用于我国的切削加工,我国开始加大对静压推力轴承中静压损失研究。重载高速运转工况条件下,静压支承的高刚度、高稳定性要求轴承工作间隙很小,在微间隙中轴承润滑介质受到强剪切与挤压,达到了一种极端的工况。这种极端工况下静压损失比较严重导致油膜压力增大,油膜变薄,局部形成边界润滑或干摩擦,进而经常出现静压推力轴承摩擦学失效现象,造成加工精度下降,严重时机器损坏,给国家经济带来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重点解决在高速重载这一极端工况下出现的静压损失现象,从而提出一种加工制造方便,结构合理有效的可倾式扇形油垫来解决这一问题。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静压推力轴承的可倾式扇形油垫主要是油垫的本体结构,它的特征在于油垫的模型是扇形,油腔也是扇形腔。油垫总的的厚度为20mm,油腔的深度为8mm.在油腔中有一个进油口它的位置偏向于油垫弧形封油边短一侧,使油管与进油口联接时距离较短,方便液压油进入到进油口。油垫的主体下端加工有一扇形带,扇形带的位置处在油垫中间,扇形带高度为2mm,宽度为30mm。
本发明与已有的技术相比有如下益处;本发明结构简单,加工成本较低,而且能够有效的匹配静压损失,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分析可以得到工作台在一定载荷与速度的情况下最优的油垫结构,能够有效达到动静压合理匹配,为在极端工况下静压支承的摩擦失效提供了一种较为合理的方案。也为静压支承的相关理论提供技术支持。解决了在高速重载过程中加工效率低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3是油垫的三维立体图,图4是单个油垫与底座的十二分之一装配图,图5是12个油垫沿底座排列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各个说明书附图说明;一种静压推力轴承的可倾式扇形油垫1主要是油垫的主体结构,它的特征在于油垫1的模型是扇形油腔1-1也是扇形腔。油垫1的厚度为20mm,油腔1-1的深度为8mm.在油腔1-1中有一个进油口1-2它的位置偏向于油垫弧形封油边短的一端,保证液压油到达进油口油路距离较短,方便液压油进入到进油口1-2。油垫的主体下端加工有一扇形带1-3,扇形带的位置处在油垫的中间。其高度为2mm.宽度为30mm.
工作原理:工作时将12个相同的油垫1均匀的布置在底座2上,油垫1短的圆弧封油边朝底座2的轴心设置,然后将机床旋转工作台安装在可倾式扇形油垫上,当液压油通过进油口1-2输入到油腔1-1时,液压油在油腔1-1形成很大的压力,最终由于液压油不断输入到油腔1-1使机床旋转工作台被顶起,油垫与机床旋转工作台之间形成了一层薄的静压油膜,机床旋转工作台在油膜支承下进行工作,它和可倾式油垫1处于完全流体润滑状态。通常当机床工作台受到高速重载这一极端状况下的时候,支承油膜的厚度减小,发热量增加,静压损失严重,从而可能导致油垫1和机床旋转工作台直接接触形成干摩擦,进而出现摩擦失效。严重影响加工精度。但是由于油垫1的下端加工有扇形带1-3的缘故,所以当油垫1在润滑油压力的作用下,油垫1四周的外侧封油边会向下发生倾斜,这就导致了机床旋转工作台与可倾式油垫1之间产生了楔形,满足了动压形成条件,在静压的基础上产生动压,动压的增加量刚好补偿静压的损失量,达到动静压合理匹配的效果。有效的解决了静压支承过程中出现的摩擦失效,保证了机床旋转工作台的有效运转,提高了静压推力轴承加工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617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注油孔定位面的轴套
- 下一篇:曲轴后端的动力输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