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炒菜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62811.1 | 申请日: | 2015-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60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朱泽春;刘远;张岱;王国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6/12 | 分类号: | A47J36/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1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炒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阻尼器的自动炒菜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烹饪器具,特别是自动炒菜锅具,通常采用铰接的方式固定在锅体上,铰链结构简单仅仅起到转轴开合的作用。由于炒菜锅的锅盖自重比较大,在合盖时会产生较大的撞击声,自身也容易损坏,因此在高档电烹饪器具设计中无疑影响到了使用体验感且降低了档次,最为重要的是在用户误操作时,有可能锅盖会砸下来砸伤用户放在锅口边的手造成误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防止锅盖自重较大导致产生的撞击及其造成的人身安全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盖限位结构及一种自动炒菜机,该自动炒菜机具包括阻尼器,可以有效防止盖子较重或误操作导致盖子砸伤用户的问题,开合盖全程静音,同时,机器本身得到保护不被损坏,结构组装简单、拆卸方便,使用安全可靠。
一种自动炒菜机,包括锅体、与锅体转动连接的盖子,合盖的平均转动角速度为10-90°/s。
进一步地,阻尼器转动时的扭矩为0.4-10N·m。
进一步地,所述盖子内设有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重量为0.1-2Kg。
进一步地,所述盖子重量为0.3-5Kg,优选1-3Kg。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器3内设有阻尼油及挡块,挡块上设有过流孔,挡块转动时,阻尼油流过过流孔。
进一步地,所述过流孔直径为1-10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器包括第一凸部、第二凸部和阻尼腔,锅体设有与第一凸部匹配连接的第一凹槽,盖子设有与第二凸部匹配的开口,阻尼腔内设有阻尼油及延伸至阻尼器壳体内壁的挡块,挡块上设有过流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阻尼固定件,阻尼固定件与盖子固定连接,阻尼固定件包括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部或第二凸部设置在第二凹槽内。
由于自动炒菜机锅盖的重量较大,不采用阻尼结构时,锅盖可能在自重或操作情况下迅速盖合,对人身安全存在隐患,并且影响炒菜机的耐久时候。采用上述阻尼构后,当进行合盖时,盖子依托铰链结构旋转,此时锅盖的开口卡住阻尼器上的第二凸部,同时第二凸部被阻尼固定件紧固在锅盖上面并带动其转动,而阻尼器的第一凸部卡入锅体上的第一凹槽,阻尼器受两个不同方向的扭力开始缓慢旋转做功,从而达到 缓慢合盖的目的。通过设置的阻尼器,有效防止较重的自动炒菜机锅盖由于自重或误操作砸伤用户,同时,机器本身得到保护不被损坏。在挡块转动时,阻尼油在短时间内通过相对较小的过流孔从一个腔室流入到另一个腔室时,造成堵塞现象,阻止转动轴快速转动,从而实现在开合盖全程静音,结构组装简单、拆卸方便,使用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自动炒菜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自动炒菜机的锅盖内衬放大图;
图3为自动炒菜机的锅体放大图;
图4为自动炒菜机阻尼器放大图;
图5为自动炒菜机阻尼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自动炒菜机阻尼固定件放大图。
1.锅盖内衬;2.锅体;3.阻尼器;4.阻尼固定件;11.异形结构开口;12.阻尼固定件支柱;21.异形结构凹槽;31.第一异形凸部;32.转动凸部;33.连接轴;34.过流孔;35.阻尼腔;36.壳体;37.挡块;41.阻尼固定异形凹槽;42.螺钉紧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6所示,自动炒菜机包括锅体2和锅盖,锅盖上设有电机及锅盖内衬1,电机的重量为0.1-2K,锅盖的重量为0.3-5Kg,优选为1-3KG。设置在锅体2和锅盖内衬1铰链连接,从而使锅盖内衬1相对于锅体2在开盖和闭盖时进行转动。在锅体2和锅盖内衬1的连接部设置有阻尼器3,阻尼器3转动时的扭矩为0.4-10N·m,通过对阻尼器3的旋转和设置,使盖子1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盖子1在合盖过程中的平均转动角速度为10-90°/s,如果转动过快,发生意外时操作人员来不及反应,如果转动过慢,则造成合盖时操作人员等待过久,影响使用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九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628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