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弯进气喉管设进气涡轮增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62861.X | 申请日: | 2015-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211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杨成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成元 |
主分类号: | F02B37/24 | 分类号: | F02B37/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645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弯进气 喉管 设进气 涡轮 增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涡轮节能器,尤其是一种弯进气喉管设进气涡轮增压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摩托车发动机都采用自然吸气,在发动机工作时,活塞在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汽缸内产生空气负压作用,使空气气流通过化油器喷出来的燃油一半都形成大小颗粒状,在进气门开启时,进入发动机燃烧做功,由于发动机是自然吸气,化油器喷出来的燃油雾化质量有限,吸气时又受到进气门的开度及限制,所以汽缸内得不到充足的新鲜空气和燃油雾化,光靠发动机进气产生的真空度是远远不够供应的。所以发动机消耗了燃油,使发动机功率不足。目前:公知的125型女式摩托车的卧式发动机采用一种弯进气喉管使用,它的构造是:弯进气喉管上后方设进气管与进气胶管,化油器混合气出气管相连,中间是弯进气喉管,弯进气喉管下方设出气口连接盘与卧式发动机混合气进口座相连。弯进气喉管和下方设出气口连接盘是铝制整体结构。目前:市场上汽车用传统进气涡轮增压器的构造由:涡轮外筒、涡轮、涡轮轴、前后轴承、前后轴承卡簧、网罩、网罩卡簧、涡轮中心轴座,组成。缺点:1、由于涡轮设置十只涡叶片,涡轮的材质重量比较轻,在工作旋转时,没有重量惯性力,使涡轮转速不足。2、在加上涡轮侧边设置轴又粗又长,不利于高转速,所以旋转风力进入发动机增压风力不足。本实用新型采用汽车用传统的进气涡轮增压器,经过长期研究设计改进,进气涡轮增压器设置在的弯进气喉管内。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发动机汽缸内得不到充足的新鲜空气和燃油雾化,使发动机消耗了燃油问题,本提供一种弯进气喉管设进气涡轮增压器,在发动机正常工作自然吸气时,空气气流吸动涡轮带动二只飞轮块高速旋转,旋转的混合气雾化强压到汽缸内增压,而且燃油雾化更充分,能提高转速、节省燃油、减小尾气排放。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弯进气喉管设进气涡轮增压器,“其由弯进气喉管、进气涡轮增压器、涡轮前轴座三连接块、前铜套、前钢珠、涡轮、涡轮轴、二只飞轮块、涡轮后轴座三连接块、出气口连接盘、后铜套、后钢珠、网罩、卡簧组成。”其特征是:在弯进气喉管进气口内设置进气涡轮增压器,涡轮前轴座三连接块设置在弯进气喉管的进气口内壁。“涡轮前轴座三连接块、弯进气喉管、出气口连接盘是整体结构”,涡轮前轴座三连接块中心设前铜套孔,孔内设前铜套,前铜套孔内设前钢珠和涡轮前端五毫米轴,涡轮后端五毫米轴设置在涡轮后轴座三连接块中心后铜套孔内,后铜套孔内还设后钢珠。弯进气喉管的进气口壁固定台位设涡轮后轴座三连接块的后轴座固定圈、还设进气口壁卡簧槽、卡簧,涡轮外筒由弯进气喉管的外管代替。涡轮前轴座三连接块的构造是:轴座的中心设前铜套孔,前铜套孔外圆设圆柱,圆柱外圆设三连接块,120°各设一块与弯进气喉管内壁是整体结构。涡轮后轴座三连接块的构造是单独的1件,它跟涡轮前轴座三连接块是同样的构造,只不过在三连接块尖部上设置后轴座固定圈是整体结构。涡轮的构造是:涡轮的中心设轴,涡轮的圆柱外圆上设十只涡叶片,每只涡叶片与每只涡叶片中间空间是混合气吸气道,十只涡叶片中对角180°各设一只飞轮块。圆柱、十只涡叶片、二只飞轮块、涡轮轴、是整体结构的涡轮。在涡轮的中心轴,前后各设置5毫米轴与前后铜套是套连关系,在涡轮的十只涡叶片中设置二只飞轮块,能大大提高了涡轮的灵敏度及高转速,使风力更强,雾化燃油,又能增压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新技术和市场上摩托车的弯进气喉管相比,有明显的进气节能效果,在发动机工作时,利用发动机自然吸气的惯性拉力,带动涡轮和二只飞轮块高速旋转,使混合气通过涡叶片能产生风力雾化,形成油雾状进入发动机增压旋涡燃烧,进一步提高了发动机的充气量,燃油雾化更充分,动力更强劲,节省燃油,减少尾气排放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弯进气喉管前方结构图。
图2是:进气涡轮增压器后方结构图。
图3是:进气涡轮增压器左方结构图。
图4是:出气口连接盘网罩结构图。
图1中:1.右螺栓连接孔,2.弯进气喉管,3.左螺栓连接孔。
图2中:4、进气口,5.涡轮,6.二只飞轮块,7.涡轮后轴座三连接块,8.后轴座固定圈,9.进气口壁固定台位,10.进气口壁卡簧槽,11.卡簧,12.化油器的吸气管,13.出气口连接盘,14.出气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成元,未经杨成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628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性元件的电木底座
- 下一篇:表贴式共模滤波电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