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保预制混凝土涵洞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63316.2 | 申请日: | 2015-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622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高云河;高云龙;洪壮;杨万杰;常红;李帅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路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5/00 | 分类号: | E01F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于晓霞;于洁 |
地址: | 202154 上海市崇明县港西镇三双***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预制 混凝土 涵洞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混凝土涵洞排水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环保预制混凝土土涵洞结构。
背景技术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为了使公路顺利通过水渠且不妨碍交通,会在公路路面下修筑涵洞,让水从公路的路基下流过。除了维持水道流通的功能外,涵洞还用于快速排除公路沿线的地表水,保证路基安全。目前涵洞主要分为圆管涵、盖板涵、拱涵和箱涵四种类型,具体施工时,一般都是混凝土预制件在现场进行组装后形成涵洞,混凝土预制件还包括了底墙,从而减少对涵洞的基础结构的修建。但是这样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坏,阻隔水道底部无机物质的迁移,影响水道内鱼类等水生动物的迁徙,明显不符合环保原则。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预制混凝土涵洞结构,解决目前的涵洞结构妨碍水道无机物质的迁移,影响水道内部水生动物的迁徙,分隔水道原本连续的生态系统,从而损坏环境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环保预制混凝土涵洞结构,由多个涵洞节段拼接而成,所述涵洞节段包括拱形结构的顶板、左侧墙、右侧墙和延伸的底面结构,所述左侧墙与右侧墙相对平行并垂直于地表。所述底面结构包括中横梁、边横梁和加固件,所述边横梁设置于涵洞节段两端的洞口,且连接左侧壁的下部与右侧壁的下部,形成涵洞节段底面边缘连续的支撑面,主要起支撑涵洞节段的作用。多个所述中横梁间隔设置于所述底面结构,并与边横梁相互平行。同时,相邻两个中横梁间开有延伸的开口,所述开口的长度至少是涵洞节段的宽度的60%。单个涵洞节段中,中横梁与边横梁的上表面的总面积为涵洞节段底面的总面积的40%~60%,剩余的60%~40%则为所述开口的总面积。中横梁和边横梁共同促使流经的水流中泥土等无机物质沉积于涵洞节段的底面,延续水道内的生态环境。
中横梁与其中一条边横梁于逆着水流方向的侧壁上部设有凸出结构,凸出结构向外延伸至相邻开口的上方。另一条边横梁的逆着水流方向的侧壁垂直于地面,避免凸出结构妨碍相邻两个涵洞节段相连。水流经过涵洞节段时,中横梁降低了开口附近的水流速度,使得水流中的无机物质沉积于开口中。而凸出结构抑制开口中的沉积物被水流再次冲刷出来。
所述加固件设于中横梁和边横梁上,加强中横梁、边横梁的承载力。边横梁、中横梁边缘处设有凹陷部分,所述凹陷部分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形成一条通道供水底生物迁徙。
作为优选,所述边横梁的宽度小于中横梁,且中横梁的高度大于边横梁的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凸出结构的宽度为所述开口的宽度的10%~20%。
作为优选,逆着水流方向,部分位于后方的中横梁的高度大于相邻的位于前方的中横梁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造涵洞的底面结构,连通原本被涵洞阻隔的水道的生态系统,同时设置通道方便水生动物迁徙,尽可能降低涵洞对于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环保预制混凝土涵洞结构其中一个涵洞节段的轴侧图。
图2为一种环保预制混凝土涵洞结构其中一个涵洞节段的侧视图。
图3为一种环保预制混凝土涵洞结构沿图2虚线3-3的剖面图。
图4为一种环保预制混凝土涵洞结构其中一个涵洞节段的底视图。
图5为一种环保预制混凝土涵洞结构两个涵洞节段相连的剖面图。
图6为一种环保预制混凝土涵洞结构具体实施时的剖面图。
其中:10、涵洞节段,12、底墙,14、左侧墙,16、右侧墙,18、顶板,24、开口,26、中横梁,28、边横梁,30、水流方向,32、34、凸出结构,46、加固件,48、凹陷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路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路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633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