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基于智能报警装置的缓速器线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64265.5 | 申请日: | 2015-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6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岑家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德车业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7/12 | 分类号: | B60K17/12;B60Q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基于 智能 报警装置 缓速器线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用缓速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基于智能报警装置的缓速器线束。
背景技术
目前,电涡流缓速器:相当于在传动轴上装了个“发电机”,不通电时,无接触无磨损,需要制动时接通电路,传动轴便受到电磁场的阻力,达到制动目的。无磨损但结构庞大。目前重卡、大客多有选用(国外还可在工作时向电瓶充电)。电涡流缓速器的原理与发电机一样,传动轴上有定子线圈,固定在横梁上有转子线圈包围传动轴(不过外形与发电机大相径庭),不需要电脑控制,只要接通线圈的电路,缓速器就会对传动轴产生阻力。液涡轮缓速器:在变速箱箱壳后端增加一个涡轮室,当制动电路开启后,使变速箱油在涡轮中产生阻力达到制动效果,无磨损但要增加散热。目前ZF变速箱在高档客车上有使用。现有的应用的缓速器的线束一般不存在报警装置,易产生故障。基于现有的缓速器的线束存在着智能化报警程度低,使用和维修不方便,报警效果差,安全性能不好,维护成本低和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新型基于智能报警装置的缓速器线束显得非常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基于智能报警装置的缓速器线束,以解决现有的缓速器的线束存在着智能化报警程度低,使用和维修不方便,报警效果差,安全性能不好,维护成本低和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一种新型基于智能报警装置的缓速器线束,包括缓速器外壳,传动轴,缓速器线圈,接线盒,线速导线,智能报警装置,温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电气控制盒,所述的传动轴设置在缓速器外壳的中心位置;所述的缓速器线圈设置在缓速器外壳的里面;所述的接线盒安装在缓速器线圈的上部;所述的线速导线由接线盒向外引出;所述的智能报警装置设置在温度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的左端;所述的速度传感器设置在温度传感器的下端;所述的电气控制盒通过线速导线安装在接线盒的上面。
所述的智能报警装置包括智能报警装置外壳、智能报警装置显示屏、智能报警装置芯片、智能报警装置工作指示灯、智能报警装置报警喇叭和智能报警装置开关,所述的智能报警装置显示屏嵌入设置在智能报警装置外壳前面的上部;所述的智能报警装置芯片设置在智能报警装置外壳的里面;所述的智能报警装置报警喇叭设置在智能报警装置工作指示灯下部;所述的智能报警装置开关设置在智能报警装置报警喇叭的下部位置。
所述的智能报警装置显示屏具体采用液晶LED显示屏,使得实施显示缓速器线圈的温度,有利于提高智能化显示程度,降低维护成本。
所述的智能报警装置工作指示灯具体采用绿色LED指示灯,使得在行车过程中,司乘人员对缓速器是否处于待工作状态进行确认,有利于提高工作的安全性能,降低维护成本,提供工作效率。
所述的智能报警装置报警喇叭具体采用1个智能声控报警喇叭,有利于使得在行车过程中频繁工作时,确认缓速器线圈的工作温度是否在安全范围内,能有效提高装车缓速器工作的安全性。
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具体采用M6610278-5型温度传感器,有利于提高感知效果,降低维护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报警装置显示屏、智能报警装置工作指示灯、智能报警装置报警喇叭和温度传感器设置,使得实施显示缓速器线圈的温度,有利于提高智能化显示程度,进一步提高工作的安全性能和感知效果,有利于使得在行车过程中频繁工作时,确认缓速器线圈的工作温度是否在安全范围内,能有效提高装车缓速器工作的安全性,降低维护成本,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图中:
1-缓速器外壳,2-传动轴,3-缓速器线圈,4-接线盒,5-线速导线,6-智能报警装置,61-智能报警装置外壳,62-智能报警装置显示屏,63-智能报警装置芯片,64-智能报警装置工作指示灯,65-智能报警装置报警喇叭,66-智能报警装置开关,7-温度传感器,8-速度传感器,9-电气控制盒。
实施例: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德车业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威德车业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642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用保险带
- 下一篇:汽车安全带二次保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