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压预紧式堵阀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64985.1 | 申请日: | 2015-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3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波;张晓云;杨智淳;于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F16K1/36;F16K3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预紧式堵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阀门装置技术,具体是一种液压预紧式堵阀。
背景技术
堵阀是火电站进行水压试验的关键部件之一,其中的堵板在实验前需要手动预紧,现有的市场上以及国家规范(GB/T 29462‐2012)中所推荐的结构均采用螺钉预紧的方式,由于电站堵阀相对于普通管道的阀门具有体积大、重量大的特点,且由于操作空间有限,需要使用专门扳手进行预紧,所以操作上有严格的要求。相应的操作工具也需要专门的妥善保存。
经过现有的技术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3395222U,公告日:20140115,公开了一种新型堵阀,从其摘要附图中得知其仍采用螺栓预紧的方式,与国家标准的推荐结构大致相同,只是结构较为紧凑。
经过现有的技术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3189721U,公告日20130911,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堵阀结构,即在国家标准推荐结构的基础上在堵板与压板之间设置调节螺栓、固定螺栓和预紧螺栓,在堵板内设置与固定螺栓相配合的限位孔,利用杠杆原理,达到省力的效果。
上述技术中,调节螺栓为普通螺栓,操作时无需实用专用扳手,虽然简化了操作步骤,但由于阀门堵板大,采用螺栓预紧方式所需预紧力大,受结构尺寸的限制,省力有限,并且增加了顶板和堵板之间螺栓的数目,导致制造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液压预紧式堵阀,能够利用液压放大的原理,结合螺纹调节的特点,不仅实现了调节位置的优化,还大大减小了手动调节所需的力,简便可靠。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顶板以及与之相对平行设置的堵板,其中:顶板或堵板上设有径向液压调节装置,堵板和顶板之间设有轴向液压调节装置,径向液压调节装置与轴向液压调节装置相连通。
所述的径向液压调节装置包括:径向阀套、活动设置于径向阀套内的径向阀芯以及与径向阀芯相连的预紧螺栓。
所述的轴向液压调节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顶板或堵板上的轴向阀套以及对应固定设置于堵板或顶板上的轴向阀芯。
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液压放大的原理,结合螺纹调节的特点,不仅实现了调节位置的优化,还大大减小了手动调节所需的力,简便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顶板、3堵板、5径向阀套、6径向阀芯、7调节螺栓、8轴向阀套、9轴向阀芯、10通孔、11轴向阀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顶板1以及与之相对平行设置的堵板3,其中:顶板1上设有径向液压调节装置2,堵板3相对顶板1一侧设有轴向液压调节装置4,径向液压调节装置2与轴向液压调节装置4相连通。
所述的径向液压调节装置2包括:径向阀套5、活动设置于径向阀套5内的径向阀芯6以及与径向阀芯6相连的预紧螺栓7。
所述的轴向液压调节装置4包括:固定设置于顶板1上的轴向阀套8以及对应固定设置于堵板3上的轴向阀芯9。
所述的轴向阀套8和轴向阀芯9构成的轴向空腔与径向阀套5和径向阀芯6构成的径向空腔连通,空腔11内设有工质。
所述的连通通过设置于轴向阀套8和径向阀套5上的通孔10实现。
所述的径向阀芯6的截面积小于轴向阀芯9的截面积。
所述的轴向阀套8和轴向阀芯9与堵板3为一体化结构,或轴向阀套8和轴向阀芯9与顶板1为一体化结构。
所述的轴向阀芯9的截面积大于径向阀芯6的截面积,优选为所述的轴向阀芯9的截面积为径向阀芯6的2.5倍,相应的预紧力减少6.25倍。
本实用新型采用液压的原理,将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转换成向横向扩张的运动,从而实现操作上的简便,同时采用液压放大的原理减小所需的预紧力。
使用时,将阀芯吊入阀套前,松开螺纹预紧螺栓7,两块板适当向中间靠近;在液压油的作用下迫使轴向阀芯9向外扩张,堵板3和顶板1互相分开,待定位好后从上方转动螺纹预紧螺栓7,径向阀芯6向下移动,从而实现堵板3和顶板1对阀座的预紧。预紧螺栓7需要实现自锁的效果,故而在设计中采用了螺纹的结构。由于螺纹装置省力的特性,更是进一步减少了所需的预紧力。顶板1和堵板3之间空隙小,从而实现了该堵阀结构紧凑,并且调节方便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649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