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胃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66352.4 | 申请日: | 2015-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2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吴海荣;吴锡平;高树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中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B1/273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高之波;邬玥 |
地址: | 214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胃管。
背景技术
现有胃管都是通过从鼻腔直接插入的方式伸入患者的胃中。但由于人体的咽部和喷门对伸入的异物有自然的排斥反应,经常出现干呕的现象,会导致胃管脱出,给治疗带来很大不便。在传动的固定胃管方法中,主要靠位于鼻腔附近粘贴胶带进行固定,但胶带容易造成患者鼻腔带来不适,严重时甚至会红肿发痒;而且胶带经过长时间粘贴其粘性会降低,胃管依旧固定不牢。
此外,已有胃管用橡胶制成,质软、价廉,使用效果较好,胃管从鼻孔插入胃内,因橡胶有橡皮气味在鼻孔内特别敏感,使病人感觉痛苦。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鼻胃管一般还用于胃肠减压、肠道营养支持等治疗,还没有直观观察病人胃壁粘膜的功能。如需要检查病人胃壁粘膜一般还要另外插入胃镜,这样无谓的增加了病人的痛苦,所以临床上需要一种既能用于胃肠减压、肠道营养支持等治疗,还可以直观观察病人胃壁粘膜的鼻胃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胃管,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者是多个。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胃管,包括,主管体以及固定连接于主管体旁的偏管,主管体的前端内腔壁上设有摄像头,摄像头的一侧设有发光体,偏管的顶端设有充气口,偏管的底端设有气囊。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胃管,管体固定牢固,有效的减少了胃管堵塞和非医疗拔管的次数,且在用于胃肠减压、肠道营养支持等治疗的同时,还可以直观观察病人胃壁粘膜及胃内状况,以便及时掌握病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省去了另外使用胃镜的麻烦,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管体的管腔中沿主管体方向设有导丝,导丝的尾端伸出主管体。由于在主管体内设有导丝,这样增加了主管体的可塑性,使胃管有一定的韧性和弯曲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管体的上部设有穿插件,穿插件向外凸出设置。在穿插件中贯穿橡皮筋或绳子,将橡皮筋或绳子绕过患者面部系紧,可防止咽部的排斥反应使胃管脱出,同时避免了对患者鼻腔造成不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管体以及偏管外边涂有硅胶薄膜。硅胶薄膜无味无毒,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管体上设置有刻度线。在管体上设有刻度线,为了便于控制胃管伸入病人体内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胃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胃管的主管体头部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胃管,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介绍: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胃管,包括主管体1以及偏管2,主管体1的外壁与偏管2的外壁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连接,主管体1的前端内腔壁上设有摄像头11,摄像头11的一侧设有发光体12,偏管2的顶端设有充气口21,偏管2的底端熔接有气囊22,其中气囊22能容纳10-30ml的空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胃管从鼻腔伸入患者胃部,接着从充气口21向内充气,充气量达20ml时,气囊22鼓起卡住胃部与食道的接口处。
主管体1的前端内腔壁上熔接有带腔隙的凸起10,凸起10腔隙内设有摄像头11,在摄像头11的一侧设有发光体12,本实施例中的发光体为LED灯,摄像头11与LED灯周围的腔隙内充满医用胶体111,医用胶体111起固定作用,使得摄像头11的拍摄点与LED灯的照明点可以较好地配合。
凸起10与管体1连为一体,凸起10与摄像头11相配。由于凸起10设在管体1的内腔壁上,使得与病人腔道接触的管体外周面可以制成光滑的圆弧面,方便医生插管,减少病人的痛苦。由于摄像头11、LED灯用胶体加以固定,使得摄像头的拍摄点与LED灯的照明点可以较好地配合。摄像头11通过导线与显示器(图中未示出)相连接。
主管体1的管腔中沿管体方向设有导丝13,导丝13的尾端伸出主管体1。导丝13的尾端部设有拉环14。手握拉环14,方便导丝13进出主管体1。实施时,将导丝13放入主管体1内,将胃管从鼻孔进入,到达下咽部时让病人做吞咽动作,就会封闭喉口,医务人员手持主管体1稍微用力便可插入食道进入胃内,插入完后可以手提拉环14将导丝13取出,进行治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中医医院,未经无锡市中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663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心血管扩张装置
- 下一篇:一次性硅橡胶带囊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