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轴检测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71623.5 | 申请日: | 2015-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52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朱宣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新纪元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0 | 分类号: | G01B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周全 |
地址: | 22523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断路器,尤其涉及断路器的半轴检测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厂家在断路器机构半轴的成品检验时,多以利用游标卡尺、角度尺等检验量具进行检验。
这种方法存在以下缺陷:一是:检验工具为人工操作,易出现人为误差,检验结果不准确;二是:检验成品时检验工具和工序繁琐,所需时间每件5分钟,检验工序耗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的半轴检测工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U形框架和螺杆,所述框架具有侧板一、底板和侧板二,所述侧板一、底板和侧板二上分别设有圆孔一、圆孔二和圆孔三,所述圆孔一、圆孔二和圆孔三的中心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圆孔一和圆孔三内分别设有滚针轴承,所述螺杆设在所述圆孔二内;
所述侧板一的外侧设有一对圆形销一,所述一对圆形销一对称设在所述圆孔一的中心的上、下方,所述圆孔一位于所述圆孔二和所述一对圆形销一之间;
所述侧板二的外侧设有一对圆形销二,所述一对圆形销二对称设在所述圆孔三的中心的上、下方,所述圆孔三位于所述圆孔二和所述一对圆形销二之间。
所述半轴包括主轴和设在所述主轴上的一对立板,所述主轴上设有缺口,所述立板的外侧设有圆销,所述主轴通过所述滚针轴承设在所述圆孔一和圆孔三内,所述螺杆适配地设在所述缺口内,所述圆销对应所述一对圆形销一或一对圆形销二。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中,通过将半轴的主轴通过滚针轴承设在侧板一的圆孔一和侧板二的圆孔三内,螺杆设在半轴缺口内,实现将半轴固定在框架内,通过观察半轴的立板上的圆销是否位于一对圆形销一或圆形销二的中间,进行判断半轴是否合格。本实用新型节省了劳动时间,提高了检验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半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图三;
图中1是框架,101是侧板一,102是底板,103是侧板二,2是圆孔一,3是圆孔三,4是圆孔二,5是滚针轴承一,6是滚针轴承二,7是圆形销一,8是主轴,9是立板,10是圆销,11是螺杆,12是缺口,13是圆形销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6所示,包括U形框架1和螺杆11,所述框架1具有侧板一101、底板102和侧板二103,所述侧板一101、底板102和侧板二103上分别设有圆孔一2、圆孔二4和圆孔三3,所述圆孔一2、圆孔二4和圆孔三3的中心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圆孔一2和圆孔三3内分别设有滚针轴承(即滚针轴承一5和滚针轴承二6),所述螺杆11设在所述圆孔二4内;
所述侧板一101的外侧设有一对圆形销一7,所述一对圆形销一7对称设在所述圆孔一2的中心的上、下方,所述圆孔一2位于所述圆孔二4和所述一对圆形销一7之间;
所述侧板二103的外侧设有一对圆形销二13,所述一对圆形销二13对称设在所述圆孔三3的中心的上、下方,所述圆孔三3位于所述圆孔二4和所述一对圆形销二13之间。
所述半轴包括主轴8和设在所述主轴8上的一对立板9,所述主轴8上设有缺口12,所述立板9的外侧设有圆销10,所述主轴8通过所述滚针轴承设在所述圆孔一2和圆孔三3内,所述螺杆11适配地设在所述缺口12内,所述圆销对应所述一对圆形销一或一对圆形销二,一对立板上的两个圆销分别对应,用于检测是否合格。
具体操作过程为:将未检验半轴放入工装内,半轴一段穿入滚针轴承一内,一段穿入圆孔三内,套上活动滚针轴承二,将螺杆11旋入半轴的缺口12内;
固定三点后,通过观察半轴的圆销居于一对圆形销一的位置和半轴的圆销居于一对圆形销二的位置,如上下距离相同则零部件合格,如偏上或偏下则零部件不合格。
此检验工序完成。
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检验结果准确率大幅度提高;检验单件所需时间2分钟,检验工序效率提高2.5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新纪元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新纪元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16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