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特钢抛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72146.4 | 申请日: | 2015-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84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高国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基特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7/00 | 分类号: | B24B27/00;B24B2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许丹丹 |
地址: | 21241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特钢抛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丝的加工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特钢抛磨系统。
背景技术
钢铁分为普钢和特钢,特钢又称为特种钢或特殊钢,是指那些由于成分、结构、生产工艺特殊而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能或者特殊用途的钢铁产品。
特殊钢是在冶炼过程中加入了较多的合金元素及采取了特殊的生产、加工工艺,特钢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以及机械性能均优于一般钢铁。其晶粒的复杂性高过一般钢铁,从而获得更多的应用领域,故在汽车、机械、化工、船舶、铁路、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对钢材质量要求较高的领域得到广泛。未来随着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的发展,以及诸多新兴产业的大发展,特钢的应用领域将持续扩展,需求量也将快速增加。
由于特钢主要应用于对于质量要求较高的领域,因此,对于特钢的每一道加工工序都需要严格把关,对于特钢的抛磨也不例外,然而现有技术对于钢丝表面的抛磨不均匀,相对粗糙,一般直接采用千叶轮或砂带对钢丝表面进行打磨,打磨盲点较多,使得最终形成的钢丝表面仍有细小残缺,很难迎合市场对于特钢的高标准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特钢抛磨系统,以达到提高特钢表面光滑度的效果。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特钢抛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钢丝处理方向依次设置的放线装置、矫直装置、表面磨光装置、引线槽以及收线装置,所述系统中包括2~4组表面磨光装置,每组表面磨光装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牵引装置。
其中,所述矫直装置为中心滚筒式或水平垂直式。
其中,所述表面磨光装置包括:操作台以及沿着钢丝运行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砂带打磨部件、第一千叶轮部件、第二千叶轮部件、第二砂带打磨部件,所述第一砂带打磨部件和所述第二砂带打磨部件的砂带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千叶轮部件和所述第二千叶轮部件的转轴相互垂直。
其中,所述第一砂带打磨部件和所述第二砂带打磨部件分别包括:两对用于带动砂带相对于钢丝表面运动的转动轮。
其中,所述第一砂带打磨部件的两对转动轮相对于钢丝对称设置或相互错开。
其中,所述第二砂带打磨部件的两对转动轮相对于钢丝对称设置或相互错开。
其中,所述第一千叶轮部件和所述第二千叶轮部件分别包括两个相对于钢丝对称设置的两个千叶轮。
有益效果:先对钢丝进行矫直再进行打磨,提高了钢丝的平直度,使得钢丝在进行打磨时可以充分接触打磨部件使其进行更好地打磨;第一砂带打磨部件和第二砂带打磨部件的砂带所在平面相互垂直,两者相互补充,减少了打磨盲点;叶轮部件的转轴相互垂直,更进一步地减少了钢丝的打磨盲点;砂带打磨部件的两对转动轮相互错开,避免了因钢丝传输素的和砂带转动轮速度不匹配时,某一段钢丝打磨不到位;两个对称设置的千叶轮提高了钢丝打磨的精度,提高了钢丝表面的光滑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特钢抛磨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表面磨光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中的特钢抛磨系统包括:沿钢丝7处理方向依次设置的放线装置1、矫直装置2、表面磨光装置4、引线槽5以及收线装置6,在表面磨光装置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牵引装置3。
使用时,接通电源,放线装置1开始放线,再通过矫直装置2矫正矫直钢丝7的平直度,改变钢丝7表面的残余应力,使钢丝7具有更好的疲劳性能,接着钢丝7在牵引装置3的牵引下通过表面磨光装置4进行表面打磨,最后利用引线槽5将钢丝输送至收线装置6进行最后的打包封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基特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基特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21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