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青铜腐蚀过程原电池模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73102.3 | 申请日: | 2015-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61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张霆;齐迎萍;申永峰;杨扬;汪培梓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博物馆 |
主分类号: | G01N17/02 | 分类号: | G01N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青铜 腐蚀 过程 原电池 模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青铜腐蚀过程的原电池模拟装置,尤其是能模拟青铜粉状锈的生成过程,属于化工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近几年,青铜器腐蚀和保护的研究广泛引起有关专家的关注。青铜病是青铜器上的一种局部腐蚀现象,常产生粉状锈,对青铜器的危害性极大,是潜伏于青铜器上的主要隐患,也是青铜器保护中面临的主要难题,其形成机理在一些报道中有所述及并被深入研究,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同“小孔腐蚀”机理,但并不是十分清楚,对青铜器腐蚀过程难以进行微观化和定量化研究,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装置来模拟青铜器的腐蚀过程,进一步探究青铜器的腐蚀过程机理,利于解决青铜器的防腐和保护中的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装置不能对青铜器腐蚀过程进行微观化和定量化研究的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模拟青铜腐蚀过程的原电池装置,该装置能够真实地模拟粉状锈的产生过程。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一种青铜腐蚀过程原电池模拟装置,包括塑料容器,所述塑料容器材质为不导电塑料,所述塑料容器中盛有电解质溶液,所述电解质溶液为质量分数2%-10%的氯化钠溶液,在所述塑料容器的左侧内壁固定有氧电极作为正极,所述氧电极为多孔海绵状,其材质为氯化亚铜,在所述塑料容器的右侧内壁固定有青铜片电极作为负极,所述青铜片电极为长方形,其长为2-8cm,宽为1-4cm,所述氧电极和青铜片电极被所述电解质溶液浸没,所述氧电极和青铜片电极之间用导线连接,所述导线上装有电流测定装置电流表,当塑料容器中电路接通后,负极青铜片电极不断失电子生成铜离子进入电解质溶液,电子通过连接的导线到达氧电极,氧不断得电子生成氢氧根进入电解质溶液,在此过程中,电路中有电流通过,可以用电流表检测电流,电解质溶液中氯离子、氢氧根离子和铜离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铜锈,从而可以模拟青铜腐蚀的过程,探究其形成机理。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制造,能够清楚的模拟出青铜器腐蚀的过程,可以对青铜器腐蚀过程进行微观化和定量化研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塑料容器,2、电解质溶液,3、氧电极,4、青铜片电极,5、导线,6、电流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青铜腐蚀过程原电池模拟装置,包括塑料容器1,所述塑料容器1的材质为不导电塑料,所述塑料容器1中盛有电解质溶液2,所述电解质溶液2为质量分数2%-10%的氯化钠溶液,在所述塑料容器1的左侧内壁固定有氧电极3作为正极,所述氧电极3为多孔海绵状,其材质为氯化亚铜,在所述塑料容器1的右侧内壁固定有青铜片电极4作为负极,所述青铜片电极4为长方形,其长为2-8cm,宽为1-4cm,所述氧电极3和青铜片电极4被所述电解质溶液2浸没,所述氧电极3和青铜片电极4之间用导线5连接,所述导线5上装有电流测定装置电流表6,当塑料容器中电路接通后,青铜片电极不断失电子生成铜离子进入电解质溶液,电子通过连接的导线到达正极变为氧电极,氧不断得电子生成氢氧根进入电解质溶液,在此过程中,电路中有电流通过,通过电流表测定电流,电解质溶液中氯离子、氢氧根离子和铜离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铜锈,从而可以模拟青铜腐蚀的过程,探究其形成机理,对其进行微观化和定量化研究。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总之,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范围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博物馆,未经郑州博物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31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灰成分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 下一篇:机械式拉力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