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散热装置及散热鳍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75383.6 | 申请日: | 2015-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429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谢东阳;张世宜 | 申请(专利权)人: |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鳍片,尤指一种于通孔的前后二侧形成有二弧形折边的散热鳍片及应用此散热鳍片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散热装置与电子产品的发展息息相关。由于电子产品在运作时,电路中的电流会因阻抗的影响而产生不必要的热能,如果这些热能不能有效地排除而累积在电子产品内部的电子元件上,电子元件便有可能因为不断升高的温度而损坏。因此,散热装置的优劣影响电子产品的运作甚巨。
目前,电子产品最常用的散热装置是通过将热管的一端接触会产生热的电子元件,另一端连接散热鳍片,并以风扇对散热鳍片进行散热。目前热管与散热鳍片的结合方式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将热管与散热鳍片上的通孔直接以紧配合的方式固定,惟这种结合方式,在热管穿过通孔时,容易造成热管及散热鳍片因穿设拉扯产生热管表面刮伤或散热鳍片变形,严重者甚至会造成通孔破裂。因此,这种结合方式的制造合格率较低。第二种方式是将热管与散热鳍片上的通孔以松配合的方式结合,在热管与散热鳍片之间利用导热胶或锡膏填补空隙,采用这种方式,需在散热鳍片上开设沟槽连通通孔,并在沟槽内填充导热胶或锡膏,先将热管穿过通孔后再加热使导热胶或锡膏融化成液状再冷却成固状,进而设在热管与散热鳍片中,惟这种结合方式制程步骤多,且易造成多余导热胶或锡膏滴露于散热鳍片上,造成视觉美观不佳及增加热阻抗,且从制造到完成品的时间较长,因此制造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于通孔的前后二侧形成有二弧形折边的散热鳍片及应用此散热鳍片的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根据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散热鳍片,包含一鳍片本体、一通孔、一第一弧形折边以及一第二弧形折边,该通孔形成于该鳍片本体上,该通孔具有一中心轴线,该第一弧形折边自该通孔朝一第一方向延伸出,该第二弧形折边自该通孔朝一第二方向延伸出,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反,该第一弧形折边与该第二弧形折边位于该中心轴线的相对二侧;以及一热管,穿设于该通孔中。
所述的散热装置,该第一弧形折边的弧度与该第二弧形折边的弧度都介于15度与345度之间。
所述的散热装置,该第一弧形折边与该第二弧形折边相互对称地位于该中心轴线的相对二侧。
所述的散热装置,还包含一固定座,该散热鳍片设置于该固定座上,该热管具有一散热端以及一吸热端,该散热端与该吸热端相对,该散热端穿设于该通孔中,该吸热端固定于该固定座上。
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鳍片本体;
一通孔,形成于该鳍片本体上,该通孔具有一中心轴线;
一第一弧形折边,自该通孔朝一第一方向延伸出;以及
一第二弧形折边,自该通孔朝一第二方向延伸出,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反,该第一弧形折边与该第二弧形折边位于该中心轴线的相对二侧。
所述的散热鳍片,该第一弧形折边的弧度与该第二弧形折边的弧度都介于15度与345度之间。
所述的散热鳍片,该第一弧形折边与该第二弧形折边相互对称地位于该中心轴线的相对二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系于散热鳍片的通孔的前后二侧形成有二弧形折边。组装人员可先将热管穿设于散热鳍片的通孔中,再对通孔前后的二弧形折边进行冲压。在二弧形折边被冲压后,二弧形折边即会以紧配的方式将热管固定住。如此,即可使热管与散热鳍片紧密地结合,且提高散热装置的制造合格率与效率。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凭借以下的实用新型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散热装置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图1中的散热鳍片的立体图;
图4为图3中的散热鳍片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1散热装置;10散热鳍片;12热管;14固定座;100鳍片本体;102通孔;104第一弧形折边;106第二弧形折边;120散热端;122吸热端;C中心轴线;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的散热装置1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为图1中的散热鳍片10的立体图,图4为图3中的散热鳍片10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53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