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暖风机多风道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76911.X | 申请日: | 2015-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74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美佳马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3/04 | 分类号: | F24H3/04;F24H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201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暖风机 风道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暖风机的风道机构,具体是一种有多个风道的机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暖风机凭借其无污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及价格低廉的优势成为小家电市场上较具潜力的产品之一。暖风机主要是采用电热丝发热,再利用风扇将发热体产生的热量吹出这一原理工作的。所以暖风机中的风道机构对暖风机来说,尤为重要。
目前,大多数暖风机的出风方向比较单一,不能同时向多个方向出风,且出风范围较小,在多人同时使用的情况下,显得比较局促,不能满足需要。而暖风机的送风方式主要取决于其风道机构,故需要一种多风道的机构来实现暖风机多面送风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小巧、灵活,能实现多面送风的风道机构。
技术方案:一种暖风机多风道机构,包括:风箱主体、风道、轴流风机,风箱主体呈长方体,其底部连接有轴流风机,风箱主体的侧面开设有若干出风孔,出风孔上连接有风道。
进一步的,为实现加热功能和方便安装,还包括发热管、支架,发热管设置在风道内部,支架与风箱主体的底端连接。
进一步的,更具体来说,风道包括:风道上板、风道下板和风道侧板,风道上板、风道下板与风道侧板相互连接成一体,风道侧板上开设有固定孔,用于固定发热管。
进一步的,风箱主体上至少有四个出风孔,用于向四周发送热风,实现多面送风的功能。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小巧,能够实现多面送风。应用于暖风机上,可以360°送风无死角,方便了多人使用,送风范围大大增加,暖风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应用的暖风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暖风机多风道机构,包括:风箱主体11、风道12、轴流风机13、发热管14和支架15。风箱主体11为长方体设计,内部中空,轴流风机13固定连接在其底部,风箱主体11的四个侧面分别开设有一个出风孔111,每个出风孔111的外部各连接一个风道12。风道12的内部设置有两根发热管,用于加热空气,实现暖风功能。为了安装方便,风箱主体11的底端连接固定两个支架15。
更具体的,风道12是由风道上板121、风道下板122以及两个风道侧板123组成。风道侧板123上开设有两个固定孔,用于固持发热管14,风道侧板123分别与风道上板121、风道下板122用螺丝连接固定成一体,再用螺丝固定在出风孔111的外部。
如图3所示的暖风机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应用,暖风机主要包括:多风道机构10、壳体20、控制板30、底板40、面板50、顶板60、电源板70、桌面80。暖风机的壳体20同风箱的主体11同为长方体设计,在其四个侧面开设有风道口,并在其一个侧面设置控制板30。多风道机构10设置在壳体20内,固定在底板40上。底板40的位置适中,使风道12的出风口与壳体20上的风道口对应,以便于出风。在多风道机构10上部连接顶板60,用以固定电源板70。桌面80通过连接固定架连接在壳体上,拓展了暖风机的其他功能。
暖风机的电源板70通过控制板30与轴流风机13、发热管14电路连接,电源板70将外界电源转换为控制板30与轴流风机13、发热管14可以用的电压,驱动其工作。控制板30用来控制轴流风机13、发热管14的开启关闭。工作时,发热管14产生热量,轴流风机13开始启动,将风灌入风箱主体11,通过风道12将发热管14产生的热量排出,达成送风。应用了多风道机构10的暖风机,可以同时向4个方向发送暖风,解决了暖风机送风不均匀的问题,送风的范围打打扩大,效果也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美佳马达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美佳马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69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