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77048.X | 申请日: | 2015-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88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复兴;赵飞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复兴;赵飞虹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C02F1/02;C02F1/78;C02F1/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5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物化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污废水处理的空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国家对环保要求的增加,对污废水的处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一些处理效果好,尤其是一些能够快速、高效地处理污废水中的有机物的物化处理装置。
当流体高速流经限流区域时压力骤减达到蒸汽压甚至负值时,会在该区域形成真空,溶解在流体中的气体会释放出来,同时流体汽化而产生大量空化泡。当空化泡随流体进一步流动、周边压力增大时,空化泡体积急剧缩小直至溃灭(这叫做“水力空化效应”),空化泡在溃灭过程中产生极高的压强和温度,而这些条件足以使有机物在空化泡内发生化学键断裂、水相燃烧、高温分解或自由基反应,利用这些条件可将其用于有机物污水处理领域。
目前,上述空化效应已经应用于污废水处理的物化处理装置中。但是,现有污废水处理空化设备空化效率普遍较低。为了提高空化效率,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643998U公开了一种水力空化装置,该空化装置包括管状主体,等直径出口段,依次连通且同轴线的等直径进口段、圆锥收缩段、缩口、圆锥扩散段,等直径末端段,在所述的等直径进口段和圆锥段中设置有曝气管;在所述的圆锥扩散段内设有阻挡装置。该空化装置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化效率,从而能够处理污废水中的有机物,但是,由于其只有一个腔道,在处理污废水过程中空化效率仍然较低。
为了进一步提高空化效率,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2440361U公开了一种水力空化装置,该空化装置具备多个空化腔道,空化效率得到了提高;并可将臭氧引入空化腔中,臭氧在水力空化效应所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可以分解成具有更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进一步提高了空化效果。但是,该空化装置仅仅依靠多个空化腔道来实现空化,空化效率仍然较低,难以满足大规模地快速处理污废水的需求。
因此,目前急需一种空化效率高,能够满足企业大规模地快速处理污废水的需求的空化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空化装置,通过涡流泵的作用,其可以大幅度提高空化效果和处理效率,从而满足大规模地快速处理污废水的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化装置,其包括涡流泵和臭氧发生器,所述涡流泵包括泵壳、入口、出口、电机、叶轮和进气管,其中,所述叶轮位于所述泵壳内且与位于所述泵壳外的所述电机的驱动轴相连,所述入口的轴线与所述叶轮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所述出口的轴线与所述叶轮的轴线垂直,所述泵壳的内部通过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臭氧发生器相连,并且,所述入口包括紧邻所述泵壳的多个入口圆锥腔道和与所述多个入口圆锥腔道相连的入口圆柱腔道,所述出口包括紧邻所述泵壳的多个出口圆锥腔道和与所述多个出口圆锥腔道相连的出口圆柱腔道。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入口包括2-5个入口圆锥腔道,并且所述出口包括2-5个出口圆锥腔道。
更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入口包括3个入口圆锥腔道,并且所述出口包括3个出口圆锥腔道。
再更进一步地,其中,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阀门。
与现有技术中的空化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空化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1.在涡流泵的叶轮的作用下,使得污废水更易于进入泵壳,即空化腔中,从而使得处理效率更高,适合大规模地处理污废水;
2.在涡流泵的叶轮的作用下,在泵壳,即空化腔中更易于形成负压和涡流,从而更有助于空化,能够提高空化效果,使得污废水处理效果更好;
3.在泵壳,即空化腔中,臭氧更易于与污废水充分、均匀地混合,从而更有助于提高污废水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化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1、泵壳;2、入口;3、出口;4、电机;5、叶轮;6、进气管;7、臭氧发生器;8、入口圆锥腔道;9、入口圆柱腔道;10、出口圆锥腔道;11、出口圆柱腔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的内容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化装置,其用于去除掉污废水等中的有机物,从而实现污废水的有效处理;并且,其适于大规模地、高效率地处理污废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复兴;赵飞虹,未经李复兴;赵飞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70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硬度可调型水质软化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生产多品种氧化铝的悬浮焙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