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够提高冶炼反应效率的侧底联合供风式圆形冶炼炉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78256.1 | 申请日: | 2015-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506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罗永光;孙成余;吴红林;邹利明;张候文;王瑞山;罗凌艳;廖为新;李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9/34 | 分类号: | C22B19/34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 代理人: | 姜开侠;朱智华 |
地址: | 655011 云南省曲靖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提高 冶炼 反应 效率 联合 供风式 圆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操作方便的能够提高冶炼反应效率的侧底联合供风式圆形冶炼炉。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矿石冶炼设备不能完全将有效元素提炼出来,如鼓风炉、侧吹炉、底吹炉等产出的炼铅炉渣和锌湿法冶炼工艺产出的冶金渣,都还含有大量铅锌共生氧化矿等含锌原料,因此需要加以回收冶炼,综合回收设备以烟化炉、侧吹炉、底吹炉和顶吹炉为主,都是熔池熔炼设备。目前这些冶炼装置的炉床主要是长方形和圆形,风口均匀分布在炉子两侧或者在炉子中心线上,这种结构性质存在问题:在没有风口或竖直进风管的前后端部或者四周会形成熔炼死角,造成熔炼效果不理想,放渣困难,作业周期较长,热效利用不充分,能耗较高。因此,研发一种能够提高冶炼反应效率的侧底联合供风式圆形冶炼炉,来降低热能消耗,加快速工作,提高冶炼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稳定的能够提高冶炼反应效率的侧底联合供风式圆形冶炼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炉体、进料口、进风管、排渣口和烟道,所述炉体上设置进料口、进风管和排渣口,所述炉体顶部设置烟道,所述进风管包括侧进风管和竖直进风管,所述竖直进风管设置在炉体的底部,所述侧进风管包括一二次风和三次风管,所述一二次风管设置在炉体的下部,所述三次风管设置在炉体的上部,所述一二次风管与三次风管之间设置进料口在炉体壁上。
本实用新型将炉体设置为圆筒形,并同时在炉体侧壁面上和底部同时设置有进风管,来自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的风在炉体内形成混合无规律涡流,加入冷料和热料难于沉底,加剧了炉内的反应;热料管和冷料管相互垂直,使进入炉体内反应的料混合均匀,利于反应的进行;热料管和排渣口相互平行错位设置,利于反应后排渣工作的进行;炉体下部上设置了一二次进风管,通过含煤风和无煤风的适当混合,给铅锌矿料进行第一次反应,炉体上部设置三次进风管,吸入空气对反应得到的金属,完成氧化反应,最终得到次氧化锌成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炉体内的反应物更加迅速和充分的反应,加快了化料速度,节约了能耗和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一二次风管,2-排渣口,3-冷料管,4-热料管,5-三次风管,6-炉体,7-烟道,8-竖直进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炉体6、进料口、进风管、排渣口2和烟道7,所述炉体6上设置进料口、进风管和排渣口2,所述炉体6顶部设置烟道7,所述进风管包括侧进风管和竖直进风管8,所述竖直进风管8设置在炉体6的底部,所述侧进风管包括一二次风管1和三次风管5,所述一二次风管1设置在炉体6的下部,所述三次风管5设置在炉体6的上部,所述一二次风管1与三次风管5之间的炉体6壁上设置进料口。
所述炉体6设置为圆筒形炉体。
所述进料口包括冷料管3和热料管4,所述冷料管3与热料管4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且所述冷料管3与热料管4垂直设置。
所述热料管4与排渣口2相对设置在炉体6上相对的两侧,所述热料管4的高度大于排渣口2的高度。
所述一二次风管1垂直于炉体6表面设置在炉体6的下部,所述一二次风管1均匀设置5~10根绕炉体6表面一圈,所述排渣口2与一二次风管1设置在同一水平高度上,所述排渣口2垂直炉体6的表面设置,所述排渣口2是一个圆筒形通道。
所述三次风管5在炉体6上部相对设置两根,所述三次风管5垂直于炉体表面设置。
所述竖直进风管8延伸设置到炉体6的内部,且所述进风管8的上端处于一二次风管1的水平面之上。
所述烟道7设置在炉体6的顶部,且所述烟道7的开口方向垂直于炉体6的轴线方向。
所述烟道7的出口方向与排渣口2的方向相同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82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溅射靶
- 下一篇:海绵钛、海绵锆隔热真空节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