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不破坏土壤耕作层的水禽高床养殖舍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80584.5 | 申请日: | 2015-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40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周斌;陈培赛;汪开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斌;陈培赛;汪开英 |
主分类号: | A01K31/04 | 分类号: | A01K31/04;A01K3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6 | 代理人: | 朱枫 |
地址: | 310017 浙江省杭州市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破坏 土壤 耕作层 水禽 养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禽饲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破坏土壤耕作层的水禽高床养殖舍。
背景技术
水禽养殖场排放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污水、粪便和恶臭气体等,目前我国大部分规模鸭场、鹅场都是以河道水域养殖为主,养殖区域受到地理限制,而排泄物直接进入水体导致养殖场污染严重。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大、水禽圈养化和规模化程度提高,现有的各种水禽圈养模式在提高养水禽集约化水平和养殖效益、减少传统饲养下的水环境污染问题等方面作了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但当前的水禽上岸养殖系统仍存在水禽舍结构简易、环境调控水平低、鸭场恶臭污染严重、污水资源化利用率低、水禽舍和运动场地面等的硬化处理造成的耕地保护问题等,具体分析,在现有的水禽旱养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禽舍内排泄物随处堆积和未及时处理,而处理过程多是对运动场地面进行机械或人工刮清,但这种方式对于土壤表面的破坏极大,会破坏到土壤的耕作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破坏土壤耕作层的水禽高床养殖舍,用以解决禽舍内排泄物随处堆积无法及时处理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保护土壤的耕作层。
为此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不破坏土壤耕作层的水禽高床养殖舍,包括用于放养水禽的高床及其下方的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坑道分为待采集区及采集区两部分,待采集区整体倾斜设置,与水平面具有2%—4%的倾斜坡度,所述采集区与待采集区的低位段相连通;所述待采集区由若干个横截面呈V形的单元坑道并排排列组成,整体交错呈波浪形;所述单元坑道的两斜面间具有150°—170°的夹角;所述V形斜面上铺设防渗膜,所述防渗膜下方设有板材进行支撑;单元坑道的V形底部为用于排泄物疏通的采集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防渗膜的骨架优选为木板或竹片。
通过上述方案,粪便自动落在斜面上,而铺设于其上的防渗膜又能有效让其滑落至采集通道,防止滞留于坑道而无法排出,防渗膜在此可以起到不破坏土壤耕作层的作用;同时,两斜面间具有较大的夹角,给予排泄物充足的缓冲空间,防止因斜面坡度过陡而一次性积压在采集通道,导致通道堵塞。而坑道中的采集通道本身具有一定的坡度,会让其中采集到的排泄物因重力自然滑落,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通道中清刮机械的能耗。通过本方案,能够有效地保护土壤耕作层,不会改变现有土地物理性质。
因坑道斜面带有一定的斜度使产生的粪便和污水分离开来,实现了粪便的干湿分离,减少了粪便在污水的浸泡下发酵而产生恶臭和其它有害其它,保证了养殖舍内的清洁的环境,减少了禽疫的发生,对产生的污水每天进行污染治理,更进一步的降低了禽疫的发生。因对粪便进行了干湿分离处理,可以定周期的对于干结的粪便进行清理,保证养殖舍内舒适干净的养殖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施例的坑道位于高网床下,分为待采集区1及采集区2两部分,待采集区整体倾斜设置,与水平面具有3%的倾斜坡度,所述采集区1与待采集区2的低位段相连通;所述坑道由若干个横截面呈V形的单元坑道并排排列组成,整体交错呈波浪形;所述单元坑道的两斜面11间具有160°的夹角A;所述V形斜面上铺设防渗膜,所述防渗膜下方设有木板或竹片进行支撑;单元坑道的V形底部为用于排泄物疏通的采集通道22。
正常于禽舍内,粪便会由重力自动落在采集区的斜面11上,而铺设于其上的防渗膜又能有效让其滑落至采集通道,最后由采集通道22统一疏通至采集区2进行处理,完成清洁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斌;陈培赛;汪开英,未经周斌;陈培赛;汪开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05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银鲳鱼苗计数装置
- 下一篇:压力波法模型电缆空间电荷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