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向气流吸球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81337.7 | 申请日: | 2015-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44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张静霞;韩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莆田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L3/02 | 分类号: | B01L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1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向 气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器材,特别是一种在各实验室广泛使用的吸球。
背景技术
吸球是各实验室最常用的实验器材之一,吸球和移液管的配合,被广泛应用于定量移取各种溶液。目前常用的吸球包括气囊和吸头,气囊为空心结构,吸头设有一个通孔,通孔是气囊内空间与外界连通的气流通道;因为通孔的唯一性,气囊进行吸气和排气操作时,气体将反复流经通孔。然而在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各种溶液的定量移取常常需要无菌操作,而通孔处气体的往复流动,容易造成不同溶液间的交叉污染,很难达到无菌操作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向气流吸球。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向气流吸球,包括气囊和吸头,气囊为空心球形,气囊的尾端连接吸头,吸头设有一个贯穿吸头的通孔,通孔与气囊的内空间连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囊的顶端,设有至少一个单向出气阀,在所述气囊的尾端与吸头连接处,设有至少一个单向进气阀。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所述的单向进气阀只允许气体导入气囊,阻止气囊内气体的导出;而单向出气阀只允许气囊内气体的导出,阻止气体导入气囊。所述单向进气阀和单向出气阀的配合,限定出所述吸球的气体单方向流动的特性,当气囊进行吸气和排气操作时,气体只能依次按照通孔、单向进气阀、气囊、单向出气阀的方向流动;因次,气囊内的气体不会再次经过吸头导出,可以有效防止交叉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纵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说明:
1—气囊,2—吸头,3—单向出气阀,4—单向进气阀,
5—顶端,6—尾端,7—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展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其中所述的单向气流吸球,包括气囊1和吸头2,气囊1为空心球形,气囊1的尾端6连接吸头2,吸头2设有一个贯穿吸头2的通孔7,通孔7与气囊1的内空间连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囊1的顶端5,设有至少一个单向出气阀3,在所述气囊1的尾端6与吸头2连接处,设有至少一个单向进气阀4。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单向进气阀4只允许气体导入气囊1,阻止气囊1内气体的导出;而单向出气阀3只允许气囊1内气体的导出,阻止气体导入气囊1。所述单向进气阀4和单向出气阀3的配合,限定出所述吸球的气体单方向流动的特性,当气囊1进行吸气和排气操作时,气体只能依次按照通孔7、单向进气阀4、气囊1、单向出气阀3的方向流动;因次,气囊1内的气体不会再次经过吸头2导出,可以有效防止交叉污染。
以上通过对所列实施方式的介绍,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和基本原理。但本实用新型绝不限于上述所列实施方式,凡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莆田学院,未经莆田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13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巴斯德吸管支架
- 下一篇:一种方便实用的恒温恒湿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