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垛堆的跨线输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82710.0 | 申请日: | 2015-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99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猛军;文明波;李秀梅;刘皞;刘伯宽;崔志远;张碧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52 | 分类号: | B65G47/52;B65G6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10008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货物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垛堆的跨线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货物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是散装货物的运输,通常需要采用集装袋等承载货物,然后将若干个集装袋码垛到承载托盘上,进而借助承载托盘将码好的垛堆由包装车间或储存车间运输至装运站台,以便进行装车运输。
实践中,通常设有若干条铁路运输线路,各线路对应设有装运站台,根据货物运输方向的不同,可以选择其中一条线路或者多条线路进行装车;但是,通常情况下,包装车间或储存车间仅与其最近的一个站台建立输送路线,不可能与各站台跨站连接,当需要在其他站台装车时,需要人工将垛堆运输至相应站台,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运输和装车效率;同时,由于长时间占用站台,降低了铁路线路利用率。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垛堆的跨线输送系统,以实现垛堆的跨线输送,提高装车效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垛堆的跨线输送系统,能够实现垛堆的跨线输送,提高了装车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垛堆的跨线输送系统,包括用于升降垛堆的升降机,所述升降机包括设置在输出站台的第一升降机和设置在各目标站台的第二升降机,所述第一升降机的上部设有供垛堆移出的第一开口,各所述第二升降机的上部均设有供垛堆进入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各所述第二开口均通过第一输送线连通,垛堆能够由所述第一升降机依次转移至所述第一输送线、所述第二升降机。
本实用新型的跨线输送系统,通过第一升降机将输出站台的垛堆升高至其上方,然后在输出站台与目标站台之间设置用于连通的第一输送线,通过第一输送线将垛堆跨线输送至目标站台的上方,再通过目标站台的第二升降机将垛堆降落到目标站台上,进而实现垛堆的装车。
可见,与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实现垛堆的跨线运输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直接将垛堆由输出站台升高至上方,以避开线路,进而从站台的上方将垛堆由输出站台输送至目标站台,然后再降落至目标站台上,以便在目标站台装车。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垛堆的跨线运输问题,提高了装运效率以及站台利用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升降机包括可升降的托架,所述托架将垛堆升高至所述第一开口时,通过第一传动链将垛堆转移至所述第一输送线。
可选地,还包括由所述第一输送线延伸至所述第二开口的至少两条可升降的第二传动链,所述第一输送线包括若干间隔排布的输送辊,所述第二传动链能够由两相邻的所述输送辊之间的间隙升出或降落,以便将所述第一输送线上的垛堆承载后转移至所述第二升降机。
可选地,还包括码垛用的托盘,当垛堆在所述目标站台卸载后,若干所述托盘码垛形成托盘垛;所述第一升降机的上部设有供所述托盘垛进入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升降机的上部设有供所述托盘垛移出的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至所述第三开口通过第二输送线连通;所述托盘垛能够由所述第二升降机依次转移至所述第二输送线、所述第一升降机。
可选地,还包括用于码垛所述托盘的码垛装置,以形成所述托盘垛。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处于同一高度;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处于同一高度,并高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
可选地,所述输出站台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升降机,各所述目标站台设有同等个数的所述第二升降机,各所述第二升降机的运行速度之和与装车速度相匹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垛堆的跨线输送系统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目标站台一种设置方式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垛堆的跨线输送方法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中:
输出站台1、第一升降机2、第一开口21、托架22、第三开口23、目标站台3、第二升降机4、第二开口41、第四开口42、第一输送线5、第二传动链6、第二输送线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垛堆的跨线输送系统,能够实现垛堆的跨线输送,提高了装车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分料装置进行具体介绍,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准确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27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育苗盘的自动堆叠输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轮毂转线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