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逃逸实蝇诱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83034.9 | 申请日: | 2015-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4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宋东宝;陈家骅;季清娥;杨建全;陈湜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逃逸 诱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害虫捕捉领域,是一种防逃逸实蝇诱捕器。
背景技术
应用防逃逸实蝇诱捕器诱捕实蝇害虫具有不污染环境,可持久控制害虫的特点。目前市面上的实蝇诱捕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专用实蝇诱捕器,竖型或横型;二是利用废旧矿泉水瓶制作成简易实蝇诱捕器。上述两种类型的实蝇诱捕器,进虫口均为简单开口。上述技术存在以下问题:被诱捕的实蝇害虫有再次逃逸的可能,实际应用时存在部分实蝇害虫再次逃逸问题,降低诱捕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可防止被诱捕实蝇害虫再次逃逸,工作平稳、结构简单美观的防逃逸实蝇诱捕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防逃逸实蝇诱捕器,包括用于困住实蝇的瓶身,所述瓶身的上1/3周侧处开设有若干用于实蝇进入的进虫口,所述进虫口上设置有用于实现进虫口单向通行的组件,所述瓶身的顶部设置有瓶盖,所述瓶盖的周侧边缘为绿叶状,所述瓶盖内底部固定有位于瓶身内部中央的细杆,所述细杆的末端固连有盛药盘,所述盛药盘上为诱虫物。
进一步的,所述进虫口的形状为眼形,所述组件为眼睫毛, 所述眼睫毛向内反向粘贴在眼形的进虫口周围预留的1~2cm宽的边缘上。
进一步的,所述瓶盖外部上方设置有用于穿细铁丝将诱捕器固定在树枝上的小孔。
进一步的,所述瓶身的形状为仿生态的橘黄色的大柑橘形,所述瓶盖的绿叶状边缘可将瓶身遮住,所述瓶盖为绿色。
进一步的,所述瓶身为椭圆的矿泉水瓶,所述进虫口位于矿泉水瓶的上1/3周侧位置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防逃逸实蝇诱捕器包括设置有若干眼形的进虫口的瓶身,每一进虫口均反向粘贴一副眼睫毛,形成实蝇能进不能出的单向通道,能够防止被诱捕实蝇害虫逃逸;为了提高实蝇诱捕效果,本装置制成仿生态大柑橘形,瓶盖为绿叶状兼防雨水功能,瓶身为橘黄色的大柑橘形;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在实蝇诱捕过程中,解决了实蝇再次逃逸的难题,从而提高实蝇诱捕效果,同时该诱捕器能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一步说明。
图1为该实用新型未装眼睫毛的主视图;
图2为该实用新型未装眼睫毛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眼睫毛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
1-瓶身;2-进虫口;3-组件;4-瓶盖;5-细杆;6-盛药盘;7-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防逃逸实蝇诱捕器,包括用于困住实蝇的瓶身1,所述瓶身1的上1/3周侧处开设有若干用于实蝇进入的进虫口2,所述进虫口2上设置有用于实现进虫口单向通行的组件3,所述瓶身1的顶部设置有瓶盖4,所述瓶盖4的周侧边缘为绿叶状,所述瓶盖4内底部固定有位于瓶身1内部中央的细杆5,所述细杆5的末端固连有盛药盘6,所述盛药盘6上为诱虫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虫口2的形状为眼形,所述组件3为眼睫毛, 所述眼睫毛向内反向粘贴在眼形的进虫口2周围预留的1~2cm宽的边缘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瓶盖4外部上方设置有用于穿细铁丝将诱捕器固定在树枝上的小孔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瓶身1的形状为仿生态的橘黄色的大柑橘形,所述瓶盖4的绿叶状边缘可将瓶身1遮住,所述瓶盖4为绿色。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瓶身1为椭圆的矿泉水瓶,所述进虫口2位于矿泉水瓶的上1/3周侧位置处。
具体实施过程:该防逃逸实蝇诱捕器包括设置有若干眼形的进虫口2的瓶身1,每一进虫口2均反向粘贴一副眼睫毛,形成实蝇能进不能出的单向通道,能够防止被诱捕实蝇害虫逃逸;为了提高实蝇诱捕效果,本装置制成仿生态大柑橘形,瓶盖4为绿叶状兼防雨水功能,瓶身1为橘黄色的大柑橘形;当实蝇在诱虫物的引诱下,会通过进虫口2飞入瓶身1, 在反向粘帖的眼睫毛形成的单向虫道下实蝇将无法飞出,实现高效率诱捕。
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30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灭蚊器
- 下一篇:一种支架式杀灭豆娘幼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