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船位记录仪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85347.8 | 申请日: | 2015-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1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江有福;李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7C5/08 | 分类号: | G07C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顾王建 |
地址: | 3160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船位 记录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事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船位记录仪。
背景技术
为避免海上碰撞等事故的发生,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助航设备和航标协会(IALA)以及国际电信联(ITU-R)共同努力制定了相应的国际标准,即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IS采用自组织时分多址(Self-Organised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SOTDMA)技术,周期性地在海上通过VHF频道自动广播船舶的位置信息,位置信息主要包括对地坐标、航速、航向,转向角等。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具备收发两种功能,属于专业和专用的导航设备,因而通常体积大、功率大且价格高。AIS一般是固定在船、桥位置处,接收到AIS输出的船位信息后再直接显示在电子海图上。而AIS输出的信息通常只能由专业技术人员接收得到,普通人员则很难获取到。若能够获取到船舶位置信息,作为非专业技术人员的普通用户则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对船位信息进行再加工处理及应用,例如航迹规划,海难事故责任认定等。因而在“大数据”、“云计算”的时代背景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普通乘客或船员也希望能够获取得到船舶位置信息。
虽然目前基站AIS已经联网,为非专业技术人员的普通用户获取AIS信息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是实际中普通用户若想要获取得到船位信息,则需要包括网络注册、缴费、通过专业人员查询等一系列复杂的流程,操作非常不便利,其实用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制作成本低、携带方便且使用操作便捷的便携式船位记录仪。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携式船位记录仪,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记录电路板,所述记录电路板上设置有依次连接的船位信息接收单元、数据压缩处理单元以及数据存储单元,所述船位信息采集单元用于实时接收船舶位置信息,所述数据压缩处理单元将接收到的船舶位置信息进行压缩处理,输出至所述数据存储单元进行存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记录电路板上还设置有USB接口单元,所述USB接口单元与所述数据存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船位信息接收单元内嵌有天线。
所述记录电路板上还设置有电源单元,所述电源单元分别与所述船位信息接收单元、数据压缩处理单元以及数据存储单元连接。
所述记录电路板上还设置有外接存储卡接口。
所述记录电路板为STM32单片机板;所述数据压缩处理单元为STM32单片机。
所述船位信息接收单元为AIS接收器。
所述数据存储单元为容量在32G以上的存储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记录电路板,通过记录电路板上船位信息接收单元、数据压缩处理单元以及数据存储单元实时记录和存储船舶的位置信息,使得非专业技术人员的普通用户也能够方便的获取得到船舶位置信息;同时体积小巧,携带方便且使用操作便捷;
2)本实用新型船位信息接收单元只接收船舶的位置信息,不会造成对AIS系统的电磁干扰及污染,安全可靠,有效保证AIS系统的数据准确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数据压缩处理单元将接收到的船舶位置信息进行压缩,可有效去除冗余数据,从而提高数据的存储量;进一步的数据存储单元采用大容量的存储器,能够存储大量的历史船舶位置信息,便于对数据的灵活处理,从而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便携式船位记录仪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记录电路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便携式船位记录仪的安装效果示意图。
图例说明:1、壳体;2、记录电路板;21、船位信息接收单元;211、天线;212、AIS接收器;22、数据压缩处理单元;23、数据存储单元;231、存储卡;24、USB接口单元;25、电源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53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相共沸驱氨反应噐
- 下一篇:一种废水净化装置及其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