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骨折复位固定治疗组合夹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86357.3 | 申请日: | 2015-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980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月芳;周泽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月芳;周泽跃 |
主分类号: | A61F5/058 | 分类号: | A61F5/0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4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骨折 复位 固定 治疗 组合 夹板 | ||
技术领域
骨折复位固定治疗组合夹板,是一种有效的骨科治疗器具,适用于四肢部位骨折复位后的局部固定。根据固定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指骨夹板、掌骨夹板、前臂夹板、桡骨远端夹板、肱骨髁上夹板、肱骨颈夹板、踝关节夹板、胫腓骨夹板、股骨干夹板九种类型。
背景技术
中医骨科传统的“柳枝接骨法”,用柳木及类似木材制作的夹板通过纱布绷带捆绑固定于骨折复位后的部位,具有防止伤部错位的作用。柳木夹板厚度在3-5毫米之间,按照人的手指、手掌、前臂、大腿、小腿的长度及外形制作而成。这种夹板有一定的柔韧性,可承受较大外力,使患者在骨折复位后有一个稳定而牢固的状态,起到帮助骨折部位的愈合,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的功能,一直受到骨科医师与患者的青睐。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问题主要表现有如下两点。
1、夹板形状单一,固定难度较大。传统的夹板一般都是长条状,没有根据人体肢体不同部位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容易造成患者在固定后局部不适的现象。此外,由于夹板上没有用于固定的结构,绷带绑上后容易滑脱,导致固定失败。
2、缺乏配套器具,影响固定效果。传统夹板固定方法中,仅有夹板一种器具,病人在捆绑上夹板后,肢体移动时缺少托垫,造成移动困难或伤肢疼痛。由于患者存在本能性调整不舒适感的动作,甚至会导致已经复位的伤处发生重新错位的现象,降低复位成功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板组合包括四块复位木质夹板与一块托垫钢质夹板,前者主要以柳木或硬杂木为主要材料,后者(又称为“钢托”)以柔性钢丝为主要材料。木质夹板用于骨折复位固定,根据人体四肢的基本数据木质夹板共分9种,每种又有5个型号,每种型号在长度与宽度上有一定的差异。在一些夹板上设计有“翘头”和“防滑木钉”,前者保证伤肢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活动,后者起到防止夹板松脱的作用。钢质夹板用于托护伤肢,按长短宽窄区分,共有14种型号。医生在治疗骨折时,先用木质夹板固定已被复位的部位,再将钢托弯曲成为一定的角度进行托护,提高患者复位稳定度和舒适度。
骨折复位固定组合夹板用于患者伤肢,将会产生多种力。其中,各种木制夹板会产生集中的挤压力,纱布绷带会产生约束力,弯曲的钢质夹板会有一种反向弯力矩,这些力量综合作用于患者伤部,将会构成新的力学平衡,有利于骨折的康复。
骨折复位固定组合夹板经过长期临床使用,逐步优化成形。具有工艺精细,造型多样,操作方便,舒适度强的特点,并且可以根据患者体型特殊定制。
附图说明
图1骨折复位组合夹板之木质夹板总体结构图
1.前左侧小板2.前右侧小板
3.后侧板4.内侧板
5.外侧板6.固定木钉
7.毛质衬垫8.针织外层套
9.固定布带
图2骨折复位组合夹板之木质夹板基本示意图
木质夹板板干长度L1
木质夹板近端长度D1
木质夹板远端长度D2
木质夹板总长度L2:D1+D2+L1
木质夹板近端宽度W1
木质夹板远端宽度W2
木质夹板厚度T1
木质夹板衬垫厚度T2
木质夹板高度H
木质夹板远端横截面弧的半径R1
木质夹板近端横截面弧的半径R2
木质夹板远端切迹弧的半径R3
木质夹板近端切迹孤的半径R4
木质夹板两端塑形翘角α1
木质夹板两端塑形翘角α2
固定木钉半径为R5
固定木钉数量N
固定布带长度L3
图3骨折复位组合夹板之钢质夹板结构图
10.钢丝内芯11.纸质衬垫
12.纱布外层护套
钢质夹板长度为L3
钢质夹板宽度为W3
钢质夹板厚度为T3
骨折复位固定组合夹板之木质夹板是由前左侧小板(1),前右侧小板(2)后侧板(3)内侧板(4)外侧板(5)固定木钉(6)固定布带(9)组成,夹板内侧粘有毛质衬垫(7),外层有棉质针织套(8),固定布带(9)置于内外侧板底部的穿孔上。使用时先将内侧板和外侧板的二条布带系结成扣;另用棉质布带分别在夹板的上端和下端緾绕3-4圈即可。在骨折复位后,选取病肢长度适宜的辅助肢体固定的钢质夹板(10)(11)(12),以病人舒适的体位,由医师手动弯曲放置,以纱布緾裹。如需调整去掉夹板时,首先解开外层緾绕的布带,解开左右侧夹板底部的布带扣,将其抽出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月芳;周泽跃,未经刘月芳;周泽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63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