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烟气流场均匀顺畅、高效脱硫除雾的排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86618.1 | 申请日: | 2015-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35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克新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B01D53/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29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 均匀 顺畅 高效 脱硫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烟气流场均匀顺畅、高效脱硫除雾的排烟装置:将吸收塔整体升高,用几根支柱支撑,在吸收塔底部正中位置开一圆孔,作为烟气进口,用比吸收塔下部筒壁略厚两毫米的钢板,做成吸收塔内烟道,内烟道穿过吸收塔浆液池,内烟道高度,比塔内最高液位还高500毫米,便可作为吸收塔烟气进口。进口上部设置一块比烟气进口直径大800毫米的钢板,避免浆液落入烟道,烟气从吸收塔底部正中位置进入,均匀地沿筒壁全周上升。于是解决了原烟气在吸收塔喷淋层流场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煤发电锅炉烟气脱硫、除雾净化排烟装置,尤其是能使烟气流场均匀、顺畅,高效脱硫、除雾,又能节能降耗的排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燃煤发电锅炉排烟装置,是经空气预热、脱硝、电除尘后,由2台引风机抽出,然后2台引风机风烟管道同时向上拐90度弯,升至8米高后,2条风烟管道再各自向相反的方向拐90度弯,成180 度对冲到同一条风烟管道,从这条风烟管道中间开口,再拐90度弯,合成一条管道延伸至增压风机上部,又拐90度弯向下,延伸至增压风机进口,在这4个90度弯中,既有拐弯的气阻,又有对冲的气堵,更大损耗的是向下的气封。排向增压风机进口,增压风机拐90度弯排出后,又拐3个90度弯,排向吸收塔进口,因吸收塔是旁进旁出又增加了2个90度弯,在吸收塔内脱硫、除雾后,再转4个90度弯,排向烟囱进口,再通过烟囱排向200多米的空中。风机的能量,在引风机至增压风机进口,这4个90度弯中,要消耗掉20%左右;增压风机至吸收塔进口4个90度弯中又要消耗掉20%左右;特别是从吸收塔上部30多米或40多米高处,逆向往下至8到10米高处,排入烟囱进口时,形成严重的气封效应,增加了烟气的阻力和能耗,这4个90度弯中会消耗掉能量40%;而真正耗在吸收塔脱硫和除雾上的能量,如果是30多米垂直上升的管道,按空气动力学的原理,还会产生虹吸真空场效应,其能耗还不到20%。如果不是吸收塔出口后,从上往下逆向排烟,根本就不需加装增压风机。
可能是为减少逆向的气封效应?把本应从吸收塔顶部中间排烟气,设置为侧面排烟气。使吸收塔成为旁进旁出。目前同行业内公认:烟气在吸收塔内跑偏,流场不均,烟气与浆液部分接触,部分不接触,效率低下,并且容易积灰、结垢,堵塞部分除雾器叶片。现有的排烟装置就是一个七弯八拐,东拚西凑,只顾把烟气排出去,不管耗材料,耗电能,随意粗放的产品。
虽然能耗高,效率低,但300MW以上机组基本都能达到98%以上的脱硫、除雾效果。一般设置有3至 4层喷淋装置,有的甚至5层,6层,通常只投入2层喷淋即可达到93%至94%的脱硫效率。那么还有百分之6至7的氧化硫怎么办?排向200多米的高空,一般无直接不适的感觉,只是累积成雾霾时有不爽,和有害,如果加投一层喷淋,立马脱硫效率可达98%以上。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排烟装置烟气流场不均、不畅,气封、气阻,能耗高,效率低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使烟气流场均匀、顺畅,又能节能降耗的排烟装置。此排烟装置专指从引风机出口到烟囱新进口的设备和风烟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吸收塔整体升高,用几根支柱支撑,在吸收塔底部正中位置开一圆孔,作为烟气进口,用比吸收塔下部筒壁略厚两毫米的钢板,做成吸收塔内烟道,内烟道穿过吸收塔浆液池,内烟道高度,比塔内最高液位还高500毫米,便可作为吸收塔烟气进口。进口上部设置一块比烟气进口直径大800毫米的钢板,避免浆液落入烟道,烟气从吸收塔底部正中位置进入,均匀地沿筒壁全周上升。于是解决了原烟气在吸收塔喷淋层流场不均匀的问题。
将吸收塔上部,现净烟气出口封闭,从吸收塔顶部正中开一新的出口,烟道接出后仅拐1个90度弯,就与烟囱进口接通,把现有的烟囱进口封闭,新的烟囱进口,开在比吸收塔顶部略高的位置,烟道再不朝下,平行伸向烟囱,于是既解决了气封、气阻的问题,又解决了净烟气在除雾器内流场不均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烟气流场均匀、顺畅,高效脱硫、除雾,节能降耗。而且结构简单,实施方便。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克新,未经刘克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66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用极耳引线
- 下一篇:一种延迟焦化焦炭塔热量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