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片状陶瓷发热体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87105.2 | 申请日: | 2015-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98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国研电热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28 | 分类号: | H05B3/28;H05B3/02;A24F47/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詹晓云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片状 陶瓷 发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热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片状陶瓷发热体。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子烟发热体用发热元件有两种,一种是发热丝,发热丝直接安装于发热体的内部,其中发热体开设有通风口,发热丝易于与外界的空气直接接触,致使发热丝进行加热时,发热丝裸露在空气中,极易氧化,发热丝不耐油烟等的腐蚀,导致使用寿命短,成为一个易耗件;同时,该种发热丝结构复杂,安装也较为不便,造成生产成本高;另外一种是发热体,该发热体的结构是由内芯(即坯体)外层加基片夹住发热丝组成,该种发热体整体结构较厚,且为圆棒状,只能够实现外边面发热,加热时升温速度慢,加热效果差,且长期使用,内芯与基片会出现裂缝,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热均匀,升温速度快,加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的电子烟用的片状陶瓷发热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片状陶瓷发热体,包括陶瓷基体,陶瓷基体的表面设置有发热线路和电极引线,发热线路印刷于陶瓷基体的表面,所述发热线路的表面设置有绝缘层,所述陶瓷基体为片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绝缘层为釉质层,釉质层与陶瓷基体封装于一体。
优选的,所述绝缘层为陶瓷基片,陶瓷基片与陶瓷基体高温共烧而成。
优选的,所述陶瓷基体的厚度小于1.0mm。
优选的,所述陶瓷基体远离设置有电极引线的一端为平头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陶瓷基体远离设置有电极引线的一端为尖头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陶瓷基体远离设置有电极引线的一端为斜口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发热线路为往复回折设置的厚膜电阻发热线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片状陶瓷发热体具有如下优点:第一、避免发热线路与外界的空气接触,防止外界的空气氧化发热线路,增强发热体的稳定性;第二、避免外界的烟油接触到发热线路,避免烟油腐蚀发热线路,延长发热体的使用寿命;第三、整个发热体呈片状结构,发热体的外表面形成加热区域,加热更加均匀快速,使得产生的烟雾更加均匀,使用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片状陶瓷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片状陶瓷发热体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片状陶瓷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片状陶瓷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0—陶瓷基体 20—发热线路 30—电极引线 40—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片状陶瓷发热体,包括陶瓷基体10,陶瓷基体10的表面设置有发热线路20和电极引线30,发热线路20材料可以采用钨、钼、锰、银钯或者钌制成,发热线路20印刷于陶瓷基体10的表面,所述发热线路20的表面设置有绝缘层40,所述陶瓷基体10为片状结构;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整个发热体插入烟丝或者烟膏内,电极引线30接通电源,加热使得将烟丝或者烟膏释放烟雾。其中,所述绝缘层40为釉质层,釉质层与陶瓷基体10封装于一体,该种设计可以避免发热线路20与外界的空气接触,防止发热线路20被外界的空气氧化,从而使得发热线路20长期依然保持良好的发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陶瓷基体10的厚度小于1.0mm,片状的发热体的整体厚度薄,升温速度更快,加热效果更佳。
具体的,所述陶瓷基体10远离设置有电极引线30的一端为平头状结构,根据具体生产需求,其中,陶瓷基体10包括两端,一端设置电极引线30,另一端设计成平头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发热线路20为往复回折设置的厚膜电阻发热线路,该种结构可以确保发热线路20的发热有效面积更大,发热效率更高,升温速度更快。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绝缘层40为陶瓷基片,陶瓷基片与陶瓷基体10高温共烧而成;具体的,通过共烧能够确保陶瓷基体10与陶瓷基片的结合稳定,长期使用不会出现裂缝。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一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国研电热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国研电热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71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柔性电热膜
- 下一篇:环状压簧式电热管引出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