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外线遥控编码/解码IC对管组合测试系统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88094.X | 申请日: | 2015-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961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姜方友;陆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越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C25/00 | 分类号: | G08C25/00;G08C23/04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线 遥控 编码 解码 ic 组合 测试 系统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线遥控编码/解码IC对管组合测试系统模块,属于集成电路测试领域。
背景技术
红外线遥控编码和解码电路作为一个普通IC应用门类,通常采用CMOS工艺加工,此类产品的编码-解码数字功能测试,必须借助带有数字逻辑功能的IC测试系统来完成。目前,红外线遥控编码/解码IC对管的测试,通常采用单管测试,需要涉及到编码或解码的数字逻辑功能部分,必须借助数字逻辑功能的测试系统,按逻辑功能特点对编码和解码电路单独分开来测,即编码电路测试和解码电路测试都需要各自进行测试DUT板开发和测试程序编制,如图1-2所示。由于通常的模拟测试系统不具备数字逻辑测试功能,无法进行红外线遥控编码/解码IC对管的单管测试,在目前应用越来越广,测试需求增多情况下,如何利用现有模拟测试系统资源实现此类产品的测试,显得尤为重要。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此进行研究,专门开发出一种红外线遥控编码/解码IC对管组合测试系统模块,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外线遥控编码/解码IC对管组合测试系统模块,解决了红外线遥控编码/解码IC对管该门类产品无法在模拟测试系统上进行测试的技术难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红外线遥控编码/解码IC对管组合测试系统模块,包括红外线遥控编码IC对管和红外遥控解码IC对管,其中,所述红外线遥控编码IC对管的数个功能输入管脚均连接一个开关后接地,振荡器输入脚和振荡器输出脚之间连接有一电阻,所述红外遥控解码IC对管的数个功能输出管脚分别与模拟测试系统对应的测量源相连,振荡器输入脚和振荡器输出脚之间连接有一电阻,红外线遥控编码IC对管的编码输出脚和红外遥控解码IC对管解码输入脚通过红外、无线或者有线方式相连,红外线遥控编码IC对管和红外遥控解码IC对管的VDD脚均连接5V电压。
作为优选,所述红外线遥控编码IC对管的功能输入管脚包括右转输入脚、后退输入脚、前进输入脚、左转输入脚,所述红外遥控解码IC对管的功能输出管脚包括右转输出脚、左转输出脚、前进输出脚、后退输出脚。
作为优选,所述红外线遥控编码IC对管和红外遥控解码IC对管的振荡器输入脚和振荡器输出脚之间均连接有一220K的电阻,所述电阻用于电路振荡,保证发射和接收频率一致。
上述红外线遥控编码/解码IC对管组合测试系统模块工作原理:红外线遥控编码IC对管的右转输入脚开关闭合接地,编码输出脚发出相应的编码,红外遥控解码IC对管编码输入脚直接接收,右转输出脚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根据测试源的信号,实现该项测试;同理,后退输入脚开关闭合接地,编码输出脚发出相应的编码,红外遥控解码IC对管编码输入脚直接接收,后退输出脚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根据测试源的信号,实现该项测试;根据上述原理,依次关闭前进输入脚和左转输入脚的开关,实现相关的功能测试。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组合测试系统模块优点在于设计简单,外围元件少,同时一套测试程序和DUT测试板卡就能实现此类对管的测试,缩短了品种测试开发调试时间,节约资源,提升测试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红外线遥控编码IC对管TX2测试原理图;
图2为现有技术红外线遥控解码IC对管RX2测试原理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红外线遥控编码/解码IC对管组合测试系统模块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所述的红外线遥控编码IC对管TX2和红外遥控解码IC对管RX2是一款用于遥控玩具汽车中的红外遥控编码-解码IC对管,具有向前-向后-左转-右转等控制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越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华越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80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