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下室建筑墙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0799.5 | 申请日: | 2015-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09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吕超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超兵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C2/30;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3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室 建筑 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构件,地下室建筑墙构件。
背景技术
建筑结构壁通常暴露在潮湿空气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墙壁尤其要做到防水以保护墙体结构内部的钢筋不被腐蚀,同时还要防止霉菌和真菌在墙壁中滋生。
相关技术中采取墙壁表面设置防水膜或喷涂防水涂层的防水防潮措施;但发明人发现其防水效果并不理想,防水膜或防水涂层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逐渐失效,最终导致钢筋腐蚀和细菌对墙壁表面的侵蚀;且防水膜或防水涂层需在墙壁表面均匀贴覆或涂抹造成施工的难度较大。
发明创造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地下防水效果好,不会造成钢筋腐蚀和墙壁细菌滋生的问题;同时施工的难度相对较小的建筑结构墙壁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地下室建筑墙构件,包括横向侧板、左侧末端腹板和右侧末端腹板;所述横向侧板的左侧设有向内凹进的凹槽,凹槽的末端斜向延伸形成倾斜末端;所述左侧末端腹板与两所述倾斜末端连接,所述右侧末端腹板与所述的横向侧板的右侧末端连接;所述右侧末端腹板在与横向侧板的连接点处向外与横向侧板一致的位置延伸形成边缘部分,所述边缘部分包括第一边缘部分和第二边缘部分,所述第二边缘部分沿第一边缘部分的末端弯折形成,所述第一边缘部分上设有与第二边缘部分方向相同的凸起。
作为优选,还包括纵向腹板、连接腹板、所述纵向腹板位于左侧末端腹板和右侧末端腹板之间,其两端分别与两连接腹板连接,所述两连接腹板与横向腹板连接形成三角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挤塑一体成型相互扣合连接的墙构件,不需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避免了水分对钢筋的侵蚀和墙壁表面滋生细菌,不需要采用防水膜或涂层,且节省了建筑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地下室10、墙壁11、墙构件12、墙构件12’
图2是本实用新型墙构件示意图
其中,墙构件12、横向侧板13、纵向腹板16、末端腹板17、末端腹板18、连接腹板19、倾斜末端20、凹槽21、边缘部分22、
图3是本实用新型墙构件连接放大示意图
其中,墙构件12、横向侧板13、末端腹板17、末端腹板18、倾斜末端20、凹槽21、边缘部分22、第一边缘部分23、第二边缘部分24、凸起26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另一墙构件示意图
其中,横向侧板14、横向侧板15、末端腹板17、末端腹板18、凹槽21、边缘部分22、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地下室建筑墙构件,参照图1至图3,地下室10的墙壁11由多个中空挤塑一体成型的细长建筑墙构件形成,所述建筑墙构件包括结构沿其纵向轴线方向对称的墙构件12和结构不对称的墙构件12’,所述墙构件12位于墙壁11的直线部分处,所述墙构件12’位于墙壁11的转角处;所述墙构件12其包含两相互平行的横向侧板13、纵向腹板16、末端腹板17和末端腹板18,所述纵向腹板16通过连接腹板19固定连接两横向侧板13,两连接腹板19与横向侧板13形成等腰三角形,两连接腹板19在其交点处与纵向腹板16连接;所述末端腹板17和末端腹板18位于两横向侧板13的左右两侧,与纵向腹板16平行;所述横向侧板13的左侧设有凹槽21,凹槽21的末端向外延伸形成倾斜末端20,末端腹板18连接两倾斜末端20,末端腹板17连接两横向侧板13的右侧末端,末端腹板17在与横向侧板13的连接点处向外与横向侧板一致的位置延伸形成边缘部分22,所述边缘部分22包括第一边缘部分23和第二边缘部分24,所述第二边缘部分24沿第一边缘部分23的末端弯折形成,所述第一边缘部分23上设有与第二边缘部分24方向相同的凸起26;一墙构件12的第二边缘部分24嵌在相邻墙构件12或墙构件12’的凹槽21中。
进一步地,参照图4,所述墙构件12’包括不平行的两横向侧板14和横向侧板15、末端腹板17和末端腹板18,其他结构与墙构件12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超兵,未经吕超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07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