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海水脱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1271.X | 申请日: | 2015-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2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姚庆达;王晓强;蔡文默;王一笑;范思岑;颜成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C02F9/04;C02F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刘美莲;郭防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海水 脱硫 系统 | ||
1.一种新型海水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海水脱硫循环系统和辅机系统,其中,所述的海水脱硫循环系统包括:供应池(1)、吸收塔(2)、曝气池(3)和净化塔(4),所述的供应池(1)、吸收塔(2)、曝气池(3)和净化塔(4)通过循环管道(5)顺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海水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机系统包括:除尘装置(6)、空气分离装置(7)、氮压缩机(8)、GLS海水换热器(9)和虹吸井(10),所述的空气分离装置(7)分别与氮压缩机(8)、除尘装置(6)和GLS海水换热器(9)连接,GLS海水换热器(9)分别与吸收塔(2)和虹吸井(1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海水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收塔(2)包括:多个超声波发生装置(11),所述的多个超声波发生装置(11)均匀的设置于吸收塔(2)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海水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蒸馏塔(12),所述的蒸馏塔(12)通过循环管道(5)与曝气池(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海水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O2检测仪(24)、温度检测装置(25)、电动调节阀(26)、流量检测装置(27)、反馈控制器(28)、前馈控制器(29)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30),所述的供应池(1)、吸收塔(2)、曝气池(3)、净化塔(4)和蒸馏塔(12)中均设有SO2检测仪(24)、温度检测装置(25),供应池(1)、吸收塔(2)、曝气池(3)、净化塔(4)和蒸馏塔(12)的入口处的循环管道(5)上均设有电动调节阀(26)和流量检测装置(27),所述的流量检测装置(27)设于供应池(1)、吸收塔(2)、曝气池(3)、净化塔(4)或蒸馏塔(12)与电动调节阀(26)之间,所述的反馈控制器(28)分别与SO2检测仪(24)、温度检测装置(25)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30)连接,所述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30)分别与前馈控制器(29)和电动调节阀(26)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海水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GLS海水换热器(9)包括:换热管(13)、固定端管板(14)、折流板(15)、钩圈(16)、浮头管板(17)、浮头端盖(18)和壳体(23),其中,换热管(13)的一端固定于固定端管板(14)上,另一端固定于浮头管板(17)上,浮头管板(17)设置于浮头端盖(18)与钩圈(16)之间,折流板(15)与换热管(13)垂直设置,并且折流板(15)的一端固定于壳体(23)上,另一端固定于换热管(13)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海水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GLS海水换热器(9)与吸收塔(2)之间还设有引风机(19)和增压风机(20),引风机(19)分别与GLS海水换热器(9)和增压风机(20)连接,增压风机(20)与吸收塔(2)连接;增压风机(20)的两端还设有旁路烟道(21)和旁路挡板(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海水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收塔(2)还包括:喷淋水管道(31)和喷淋装置(32),所述的喷淋水管道(31)固定于吸收塔(2)的内壁上;喷淋装置(32)包括:布水器(33)和布水管(34),布水器(33)与喷淋水管道(31)固定连接,布水管(34)设于布水器(33)上;所述的布水器(33)包括:喷淋淋头(35)和多层金属网格(36),所述的金属网格(36)设于喷淋淋头(35)与喷淋水管道(31)之间;喷淋淋头(35)的顶端设有多个喷孔(37);所述的布水器(33)还包括吸水层(38),所述的吸水层(38)设于金属网格(36)与喷淋水管道(31)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海水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收塔(2)还包括:出气口(39)和筛网(40),所述的筛网(40)设于出气口(39)的下方并与吸收塔(2)的内壁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127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脱硫脱硝撬装一体化装置
- 下一篇:高能催化氧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