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拆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1284.7 | 申请日: | 2015-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008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翟传连;黄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14 | 分类号: | B25B2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陶敏;黄健 |
地址: | 232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拆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矿井生产过程中,在使用锚杆钻机进行打眼时,锚杆钻机的钎杆与钎杆之间是用连接环连接的,打眼后需要把钻杆一根一根的拆卸下来,由于锚杆钻机打眼时产生的扭矩力使钎杆与连接环紧紧的扣在一起,不易拆卸。
现场通常要用两把板手才能将钎杆拆卸下来,而通常,在井下作业时职工一般都用锚杆钻机窝子反复敲击钎杆与连接环的连接部位,通过反复敲击的使连接环与钎杆产生松动,然后再行拆卸。
但是,反复的敲击钎杆与连接环的连接部位有时会使连接环变形、损坏,甚至无法拆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拆卸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反复的敲击钎杆与连接环的连接部位有时会使连接环变形、损坏,甚至无法拆卸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拆卸装置,包括:钎杆拆卸部件和连接环拆卸部件;
所述钎杆拆卸部件包括U型开口和第一手持部,所述U型开口未开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手持部连接;所述U型开口用于拆卸时与待拆卸的钎杆卡接;
所述连接环拆卸部件包括卡接部和第二手持部,所述第二手持部设置在所述卡接部外侧;所述卡接部用于拆卸时套设并固定在连接环的外部;所述第一手持部和所述第二手持部用于拆卸时握持并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包括内径与所述连接环外径匹配的环状套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环拆卸部件还包括螺栓,所述环状套筒上设置有螺栓孔;在拆卸连接环和钎杆时,所述环状套筒套设在所述 连接环的外部,所述螺栓通过所述螺栓孔将所述连接环和所述连接环固定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钎杆拆卸部件的所述U型开口和所述第一手持部为钢水一体浇注成型的;所述连接环拆卸部件的卡接部和第二手持部为钢水一体浇注成型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钎杆的横截面为六边形时,所述U型开口的宽度大于所述六边形的对边距离,且小于所述六边形的对角线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钎杆拆卸部件的个数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拆卸装置,通过钎杆拆卸部件的U型开口卡接待拆卸的钎杆,连接环拆卸部件的卡接部卡接在连接环上,并通过两个手持部进行转动操作,将钎杆和连接环拆卸开,有效避免了敲击钎杆与连接环的连接部位使连接环损坏,甚至无法拆卸的问题,并提高了钎杆和连接环的拆卸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拆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拆卸装置的另一实施例钎杆拆卸部件的三视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拆卸装置的另一实施例连接环拆卸部件的三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钎杆拆卸部件;
2:连接环拆卸部件;
11:U型开口;
12:第一手持部;
21:卡接部;
22:第二手持部;
23:螺栓;
211: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本实用新型拆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拆卸装置包括两个部分,钎杆拆卸部件1和连接环拆卸部件2;具体的,
所述钎杆拆卸部件1包括U型开口11和第一手持部12,所述U型开口11未开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手持部12连接;所述U型开口11用于拆卸时与待拆卸的钎杆卡接。
该U型开口11的内侧相对的两侧是平行的,U型开口11内侧底部可以是平滑的也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棱角,该U型开口11可以与待拆卸的钎杆卡接后能够相对固定即可,对具体的开口形状不作限制。
所述连接环拆卸部件2包括卡接部21和第二手持部22,所述第二手持部22设置在所述卡接部21外侧;所述卡接部21用于拆卸时套设并固定在连接环的外部;所述第一手持部12和所述第二手持部22用于拆卸时握持并转动。
该卡接部21使用的过程中是套设在钎杆之间的连接环上的,卡接部21与待拆卸的连接环相对固定,U型开口11与待拆卸的钎杆卡接固定住,然后通过分别操作第一手持部12和第二手持部22向相反的方向扭转,将连接环和钎杆拆开。
本实施例提供的拆卸装置,通过钎杆拆卸部件的U型开口卡接待拆卸的钎杆,连接环拆卸部件的卡接部卡接在连接环上,并通过两个手持部进行转动操作,将钎杆和连接环拆卸开,有效避免了敲击钎杆与连接环的连接部位使连接环损坏,甚至无法拆卸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12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气门锁片拆装钳
- 下一篇:一种可伸缩式拔缸套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