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3300.6 | 申请日: | 2015-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294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廖淑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淑梅 |
主分类号: | C02F3/02 | 分类号: | C02F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污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通常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根据污水来源的观点,污水可以定义为从住宅、机关、商业或者工业区排放的与地下水。地表水、暴风雪等混合的携带有废物的液体或者水。污水由许多类别,相应地减少污水对环境的影响也有许多技术和工艺。
对于在这种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又严重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对被污染的水进行处理,使这些被污染的水处理后能重新被利用。特别是我们家用所产生的污水每天都会比较多,如果这些污水能被处理后重新利用就节约了不少水资源,在对污水进行水处理时,需要用到污水处理设备,生活中常用的污水处理设备结构较为简单,污水处理效果不是很好,被处理后的污水还是很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
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方案: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污水的罐体,罐体内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一级好氧区、二级好氧区、沉淀区和清水区,所述一级好氧区、二级好氧区和沉淀区由隔板分隔,沉淀区和清水区之间安装有溢流板,一级好氧区侧壁开设有进水口,清水区侧壁开设有出水口;
所述一级好氧区和二级好氧区中部均安装有填料层,一级好氧区和二级好氧区底部设有将一级好氧区污水输送至二级好氧区的多孔集水管Ⅰ;
所述沉淀区中部设有斜管填料层,沉淀区内垂直设有贯穿斜管的布水器,布水器顶端连接有多孔集水管Ⅱ,多孔集水管Ⅱ连通二级好氧区和沉淀区,沉淀区底部开设有污泥出口。
一级好氧区和二级好氧区的作用:对污水进行好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就是在充分供氧或者供气的条件下,借助好氧微生物(主要是好氧细菌)或兼性好氧微生物,将污水中有机物氧化分解成较稳定的无机物的处理过程。处理过程中,废水中的一部分有机物在细菌生命活动过程中被同化、吸收,转化成增殖的细菌菌体部分,另一部分有机物则被氧化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硝酸根离子等),并释放能量供细菌等微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
进一步地,所述的污泥出口处安装有排污阀。
进一步地,所述的填料层为用聚丙烯材料注塑而成的多孔生物悬浮球填料。
进一步地,所述的罐体上表面开设有多个便于检修罐体内部装置的人孔。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一体化设计使得好氧处理与污泥沉积一步完成,有利于减少污水处理系统的占地面积和处理成本,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节约水资源,有利于水源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罐体,2、进水口,3、出水口,4、一级好氧区,5、二级好氧区,6、沉淀区,7、清水区,8、填料层,9、人孔,10、多孔集水管Ⅰ,11、布水器,12、溢流板,13、斜管填料层,14、多孔集水管Ⅱ,15、污泥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污水的罐体1,罐体1内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一级好氧区4、二级好氧区5、沉淀区6和清水区7,一级好氧区4、二级好氧区5和沉淀区6由隔板分隔,沉淀区6和清水区7之间安装有溢流板12,一级好氧区4侧壁开设有进水口2,清水区7侧壁开设有出水口3;一级好氧区4和二级好氧区5中部均安装有填料层8,一级好氧区4和二级好氧区5底部设有将一级好氧区4污水输送至二级好氧区5的多孔集水管Ⅰ10;沉淀区6中部设有斜管填料层13,沉淀区6内垂直设有贯穿斜管13的布水器11,布水器11顶端连接有多孔集水管Ⅱ14,多孔集水管Ⅱ14连通二级好氧区5和沉淀区6,沉淀区6底部开设有污泥出口15。
污泥出口15处安装有排污阀,填料层8为用聚丙烯材料注塑而成的多孔生物悬浮球填料,罐体1上表面开设有多个便于检修罐体1内部装置的人孔9。
工作时,污水由进水口2进入一级好氧区4对污水进行好氧生物处理,在多孔集水管Ⅰ10的作用下,初步进行好氧处理的污水由一级好氧区4污水输送至二级好氧区5继续进行好氧生物处理,借助好氧微生物(主要是好氧细菌)或兼性好氧微生物,将污水中有机物氧化分解成较稳定的无机物污泥;带有污泥的污水经过多孔集水管Ⅱ14和布水器11进入沉淀区6,污泥沉积在沉淀区6底部,沉淀区6中部安装的斜管填料层13加速污泥沉积;沉淀区6上部的清水经过溢流板12进入清水区7,最后由出水口3排出,污泥由污泥出口15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淑梅,未经廖淑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33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沼气化粪箱
- 下一篇:一种复合式免冲洗水处理系统